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_第十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_第十五章

2.悬架导向杆系和转向系拉杆的运动不协调 图 15-13 a)未制动时 b)制动时前轴转动(转角为θ) 二、侧滑 1.车轮侧滑的条件 2.汽车侧滑时的运动分析 1.车轮侧滑的条件 图15-14 车轮侧滑受力图 2.汽车侧滑时的运动分析 图15-15 汽车侧滑时的运动情况 a)前轴侧滑 b)后轴侧滑 三、转向能力的丧失  转向能力的丧失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是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及直线行驶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转向能力的丧失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汽车如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丧失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常仍保持转向能力。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一、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二、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四、制动过程分析 五、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一、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图15-16 制动时汽车受力图 二、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 图15-17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图15-18 某货车的β线与I曲线 四、制动过程分析 1. f线组 2. r线组 1. f线组 图15-19 f线组与r线组 2. r线组 图15-20 制动过程分析 五、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 1.前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f 2.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r 1.前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f 2.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r 图15-21 前、后轴附着效率曲线 第六节 自动防抱死系统 图15-22 Bosch防抱死制动系统简图 1—液力蓄能器 2—总泵 3—制动压力调节器 4—传感器 5—分泵 6—控制器 7—电磁线圈 8—球阀 9—减压活塞 10—球阀 第六节 自动防抱死系统 表15-5 Benz轿车道路试验结果 第七节 制动能量的回收 1.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形式 2.城市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1.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形式 (1)电能式 电能式由发电机、电动机、蓄电池构成。 (2)动能式(飞轮式) 动能式由飞轮、无级变速器(CVT)构成。 (3)液压式 液压式由液压泵/液压马达和内封氮气(N2)的蓄能器构成。 2.城市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1)起动阶段 驾驶员进行起动操作时,开关阀打开,压力油从蓄能器中输出,驱动液压马达。 (2)加速阶段 液压马达工作,对发动机的输出转矩起助力作用。 (3)正常运行阶段 此时仅由发动机提供车辆驱动力源。 (4)制动阶段 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同时,油泵开始工作,将输出的压力油送入蓄能器,从而将车辆制动时的动能输出转化为油液压力能的形式蓄存起来。 2.城市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图15-24 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 汽车行驶安全性发展动向 图15-25 ASV的概念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第六节 自动防抱死系统 第七节 制动能量的回收 第八节 汽车行驶安全性发展动向 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一、制动效能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三、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一、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减速直至停车的能力,即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即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稳定程度。汽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的过程。制动器自身温度升高以后,制动力矩下降,制动减速度减小,制动距离增大,称之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三、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来评价。若制动时发生跑偏(制动时汽车偏驶,但后轮沿前轮的轨迹运动)、侧滑(制动时汽车一轴或双轴发生横向滑动,前、后轮轨迹不重合)或失去转向能力(如前轮抱死拖滑,汽车将失去转向能力),则汽车将偏离原来的路径。它对交通安全影响极大。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一、地面制动力 二、制动器制动力 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的关系 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φ与滑动率s 一、地面制动力 图15-1 车轮在制动时的受力分析 二、制动器制动力   制动器制动力是为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周缘所需施加的切向力。以符号Fμ来表示。它等于把汽车架离地面,踩住制动踏板后,在轮胎周缘切线方向推动车轮直至它能转动所需施加的力。 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的关系 1.车轮作减速滚动 2.车轮抱死滑拖 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附着力的关系 图15-2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