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料病害(PPT 67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第六章 油料病害 ) 第五章 油料病害 Oil-seed crop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油料病害的主要种类和危害; 2. 大豆包囊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3. 花生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4. 花生茎腐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6. 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第二节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 二 .症状(Symptoms):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学名及分类 Heterodera glycines 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 四.病害循环( Diseases Cycle ) 1 越冬: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块也可混杂在种子间成为初侵染来源。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达8年。 2.传播: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排灌水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 四 流行因素(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决定于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等。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是:防止把虫源传到无病区,在病区应采取以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育抗、耐病品种 河南的商丘7680、跃进5号耐病性较强。北京小黑豆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2.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主要措施。轮作年限一般不能低于3年,实践证明,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一般与禾谷类作物等非寄主植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好。在大豆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轮作还可与种植抗病品种相结合。即轮作制中加入一季抗病品种或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 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可减轻线虫危害。 在高温干旱年份注意适当灌水,防治效果尤为明显。 第三节 花生叶斑病Peanut Leaf Spots 过去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目前也包括网斑病。 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40%以上。 网斑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主要病害,许多地方为害程度已超过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一 症状 Symptoms: 1.黑斑病和褐斑病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稍早,称做早斑病(peanut early spot),把后者称做晚斑病(peanut late spot)。两种病害都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杆。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茎秆枯死。 二 病原菌 Pathogens 1 学名及分类: 黑斑病病原为球座尾孢菌 Cercospora personata , 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孢菌 C. arachidicola , 均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网斑病菌无性态为花生壳二孢 Ascochyta arachidis ,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 四 防治方法 Control 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 —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2.选育种植抗病品种:较抗病的有鲁花9号、鲁花13号、鲁花11号、豫花14号、豫花15号等品种。 3.及时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12.5%速保利、80%喷克、20%敌力脱、10%世高、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抗枯威、多硫悬浮剂等,一般15d左右喷1次,共2~3次。 3.侵入: 花生茎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尤其是从阳光直射和土表高温造成的灼伤侵入,也可直接侵入,但直接侵入潜育期长、发病率低。 4.再侵染:多次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1.花生品种及种子质量:花生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直立型的花生发病重。花生在收获前受水淹,使荚果带菌率提高;或收获后遇阴雨天气,种子没有及时晒干,贮藏中发霉,播种后发病都重。 2.气候条件:多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