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

* 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选修程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0年4月3日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马军 疾病谱转变与儿童青少年健康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除由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外,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近60年来的疾病谱和死亡谱转变也清楚地显示出,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换。 一、生物因素造成的传染性疾病 从19世纪末预防医学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预防医学一直是生物预防,主要是预防以单纯生物病原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 预防医学对摆脱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减少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发了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 1796年琴纳发现痘疫苗,通过预防接种,1978年消灭天花; 1988年第41届WHO大会要求东南亚区在2000年前用口服疫苗消灭脊髓灰质炎; 乙肝的阻断也只有寄希望于疫苗。 1865年巴斯德发明灭菌术,使外科克服了三大障碍的一大障碍;在天灾人祸发生后,必须采取杀虫灭菌措施,才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1928年弗来明发明的青霉素,1935年磺胺问世,使得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得以控制; 1941年Volkman发现链霉素,使结核从此由不治变为可治。 由于大力开展预防接种及其它防治措施,过去曾严重威胁儿童少年健康的白喉、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流脑等传染病大幅度的下降、控制或消灭。 但某些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仍然相当严重,而新传染病的出现又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 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已控制的传染病还会死灰复燃。 结核虽然自链霉素问世,成为可治之症;但由于多种抗药性菌株(MDS-TB)的产生,使结核在1984年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在人口出生率高的地区,儿童已成结核高死亡率的年龄段,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估计每年全球有2000万例结核病感染,死亡300万,全球已有5亿感染者。 我国结核病600万,每年死亡23万。 天花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但病原体对人类仍存在潜在威胁,因为人类对这些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很脆弱,一旦传染发生,就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疾病流行。 另外,由于社会、技术、生态环境和微生物自身变化,许多新的或以前未确认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病相继出现,这些新出现的传染病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库鲁病(Kuru), 70年代出现军团病(Legio nelosis), 80年代出现艾滋病 (AIDS), 90年代出现疯牛病和禽流感(H5N1)等。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首次发现是在1985年美国病人传入 截止到2006年5月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6502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6058例,死亡9280人。 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 2005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死亡约2.5万人。 平均每天新感染190多人。 截止2005年,累计报告的感染者年龄分布 15岁以下:1.7% 15-20岁:3.1% 20-30岁:35.2% 以上合计:40.0% 1985年 1989年 1995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二、生活方式转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中国居民疾病谱也在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单纯生物病原因素明显的急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明显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 我国居民十大死因顺位为: ① 心脏病 ② 脑血管病 ③ 恶性肿瘤 ④ 意外死亡 ⑤ 呼吸系病 ⑥ 消化系病 ⑦ 传染病 ⑧ 泌尿系病 ⑨ 神经精神病 ⑩ 内分泌病 表1、 2008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构成比和位次 死亡原因 男 性 女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