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课程与教学论分裂与融合
两种课程与教学论的分裂与融合 摘 要 在西方教育史发展过程中,课程与教学领域自古希腊以来就存在着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条不同的认知路线。两种课程与教学论分裂与融合的矛盾运动始终贯穿西方教育的历史。剖析这两种课程与教学论的渊源及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探究其历史规律,不仅有助于从宏观的高度把握课程与教学论的本质,而且对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和改革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理性主义 感性主义 课程与教学论 分裂与融合
在西方教育史发展的过程中,自古希腊以来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就存在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条不同的认知路线。长期以来,理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感性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则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两者之间的分裂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感性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争取自身合法地位的努力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对改变以上倾向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两种课程与教学论生发的社会和哲学基础
古希腊社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两种文明不同的传承路线为两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出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希波战争前,古希腊已经发展起了高度的手工业、商业文明,而希波战争后雅典社会契约形式的学徒制已经出现,主要依靠在生活中观察与模仿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徒制毫无疑问是当时知识传承的主要形式。有别于物质领域的知识传承方式,在精神领域以泰勒斯为先导的古希腊哲学家们试图借助人类的理性或经验以自然的而非宗教的方法来解释宇宙,由于精神领域的知识更多需要确切的定义、缜密的思维和有力的论证,因此其主要的教学场所是学园或类似学园的地方,其教学更多的是借助于问答、辩论等方式。物质和精神领域知识不同的传承方式是不同的课程与教学论出现与最初分裂的现实基础[1]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关于什么是知识、知识的来源等方面不同的观点为两种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明确奠定了思想的基础,而他们在各自学园中的教学实践,也成为践行其课程与教学思想的最好场所。柏拉图认为:“感官知觉是不真实不可靠的。感觉对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在柏拉图看来,只有永恒不变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实在,在这一世界观的指导下,柏拉图将永恒不变的理念作为认识的对象,他认为借助感知觉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所有的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2]。而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世界是由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个别事物决不是因为有什么在它之外且与它相分离的理念的存在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来源于对个别事物的感觉。他提出:人在婴儿时如一块白板,上面什么都没有,在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了感觉和知觉,而各种不同的感知觉汇合一起,人们就获得了某个对象全面的图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观点是感性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立足的基点。但是,由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的论述并没有贯彻到底,他习惯将感性认识所得到的知识看作是一种卑贱的仆从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仅仅告诉了人们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是什么”,却没有告诉人们一般的概念“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所有这些还须调动理性认识来实现。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第一、第二实体的论述,不仅影响了其后哲学发展的方向,而且也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进一步明确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两种课程与教学论在不同时期的分裂与融合现象
正是立足于古希腊社会现实及其哲学发展的基础,自这一时代起,理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毫无疑问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而感性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则被排除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外几乎难觅踪影。但是以上现象终将因为人类自身的觉醒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得到彻底的改观,感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走向学校教育的过程不仅代表了感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最终获得了与理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也预示着两者从最初的分裂走向最终融合并共同服务于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发展
1.文艺复兴运动之前两种课程与教学论的分裂
文艺复兴运动之前,西方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之后千年的中世纪,由于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分裂,尽管学校教育中会有少量主张通过模仿、练习来获得某项技能的做法,但整体来看,感性主义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很少有立足之地,学校依然是最重要的理性、智力能力培养机构。只有出身高贵或智力超群的人才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必要和可能,学校教育内容多以抽象或学术内容为主,教学方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问答、沉思和辩论,在中小学阶段则主要通过讲授、记忆、背诵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和智力技能的运用。特别是在初中等教育层次,纪律要求严格,体罚较多。这一点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古罗马的各类学校中均有明显的表现。而此时期的初中等教育也大致表现出共同的倾向。比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泉州交发集团国企招聘真题.pdf
- 桂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课件-第18课 过节啦.pptx VIP
- Minmetals_B2B_运营模式设计报告(完整版)_v2.3_20121227_Max.pptx VIP
- GA 1808-2022 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docx
- (2023秋)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图形中的规律》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答案(四套全).pdf VIP
- 送气工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学术英语(华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 大一生涯发展展示.pptx VIP
- 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