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庇护现象探究
中国社会的庇护现象研究 摘要:庇护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庇护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安排,以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的多层次结构,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特定模式。庇护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在中国则以其特殊性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的庇护现象也成为海外中国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但个案研究则存在局限性。庇护现象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
关键词:庇护现象;庇护关系;中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
庇护现象存在于不同社会中。自20世纪50年代始,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如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讨论了不同社会的庇护现象。庇护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关注的主题和焦点不同。第一阶段的庇护研究,运用经验性的地域个案,考察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庇护现象,如地中海、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强调庇护现象的传统性与特殊性。1980年代以后,第二阶段的庇护研究,探讨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庇护现象,肯定了庇护现象的普遍性。1990年以后的庇护研究,将庇护现象置于民主制度及市场背景下,强调庇护现象在当代制度条件下的延伸形式,主题涉及庇护与现代政党、选举的关系等。[1]
当代的庇护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从边缘性的、地域性的经验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长期以来,受居于中心地位的现代化理论的影响,庇护现象被视为传统社会中的特殊现象,甚至现代社会的非正常状态或者病态现象。人们对庇护现象的研究,过于注重庇护的负面社会影响,对庇护现象进行道德化评判,将庇护现象视为负面的社会现象,形成研究偏见,难以对庇护进行科学及客观的研究
相对而言,当代中国学术界缺乏对庇护研究的关注,较少对中国社会中的庇护现象进行探讨。本文拟从庇护的基本含义出发,对中国社会的庇护现象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理解庇护现象
庇护作为客观的社会现象,在庇护现象背后,庇护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发挥作用。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庇护的含义进行了讨论,理解庇护现象的实质。较多的庇护研究从微观的个体层次出发,将庇护者(patron)与依附者①(client)形成的关系,理解为特殊的社会关系类型,即“庇护关系”(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在政治学者詹姆斯护关系是一种角色间的交换关系,它被界定一种工具性友谊关系,在这种二人关系中,庇护者是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人,利用他的影响力与资源,为依附者提供保护或利益;而地位较低的依附者,作为回报,会提供给庇护者支持与帮助(包括私人服务)。[2]
庇护关系被描述为具有不平等资源、权力、地位的二人间的私人交换关系。庇护的最基本形式,是庇护者与依附者形成的二人关系。庇护者处在社会地位较高的一端,掌握着资源,如物质、职位、保护等,而依附者,处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一端,为获取利益,以服务和忠诚等参与到交换。庇护关系并非简单的工具性交换关系,同时也是私人互惠关系。庇护者与依附者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彼此熟悉、相互信任。在庇护式交换中,情感作为基本粘合剂,通过日常互动及交换行为,强化互惠规范,创造出回报的义务感
庇护并未局限于简单的二人关系形式,当庇护者拥有众多依附者,产生结构分化,形成庇护者――中间人――依附者的多层级网络结构。在宏观的层次,庇护关系渗透并嵌入组织运作,甚至更复杂的政治、经济等系统,成为一种非正式机制。社会学家艾森斯塔特与罗尼格将庇护界定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安排,相对正式的社会安排而言,它通过资源流动、交换与权力关系的结构化及它们在社会中的合法化,充当了调节社会秩序的模式。[3]
二、庇护现象与中国社会
庇护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国社会的庇护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产生于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制度与文化情境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社会中较典型庇护现象的揭示,能够从一个侧面理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实际运作
(一)传统中国社会的庇护现象
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庇护现象,具有特定的社会基础,是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相联系的,根植于各个时期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中。这些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含有庇护的特征和成分,以非连续性的片段方式存在
1.门客制度与庇护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卿大夫和贵族篡夺君王权力,旧的社会秩序趋于瓦解,社会阶层开始更加自由地流动,“士”作为新的社会阶层,开始崛起。[4]62少数强宗巨室成为诸侯国的实际统治者,为增强政治实力,应对残酷的对外战争,招募有才干的士,士多以“客”的身份出现,通常居住在主人家里,如“门客”、“食客”等。当时,豢养门客的风气盛行,信陵君“致食客三千人”。②
王室贵族及高官显贵,位居统治集团的上层,具备供养“客”的经济能力,作为“主人”,为门客提供住处、饮食、衣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