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探究

五四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   摘 要: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它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之所以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说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的性质。研究五四运动的过程、历时特点、意义不难发现五四运动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它的成功不是偶然 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60-02 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都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内涵。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最后范围扩展至全国20多省区,参加运动的社会阶层多样,人数众多。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首先,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这两股新生的社会力量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涌现出一大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再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内的革命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而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当地的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高呼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展开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北洋政府严厉镇压了此次活动,但五四运动的火焰并未就此熄灭。同年6月5日,上海工人大罢工,声援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活动。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成为了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也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二、五四运动的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主题。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参与五四运动的有青年学生、工人、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五四运动充分动员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一场全民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此时国民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痛,对帝国主义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救亡图存之路,并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他们的罢工浪潮有力打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掌握一定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开始深入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无论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还是世界格局走势而言,五四运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在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做了研究。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学者们从很多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是从民族角度和爱国情感出发,有的则着眼于人民群众思想解放来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有的从政治角度去研究,还有的把五四运动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来看待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其中,李东朗站在国民情感与意识角度指出,运动动员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提升了广大国民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意识[1]。齐卫平则从人民思想解放的角度阐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认为五四运动促进人民群众主体意识觉醒、促进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这在民族遗产构成中具有重要价值[2]。在政治发展的层面上,萧超然和宋月红通过考察五四运动史实,认为五四运动为政治发展提供思想资料、认识根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的近现代变革[3]。王续添将五四运动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强调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创造新文化,建构和形成新的民族认同,使中国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4]。赵耀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点[5] 四、五四运动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五四运动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思想。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立足于当时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帝国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