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提取区域图隐性信息能力偏弱原因和对策.docVIP

例谈学生提取区域图隐性信息能力偏弱原因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例谈学生提取区域图隐性信息能力偏弱原因和对策

例谈学生提取区域图隐性信息能力偏弱的原因及对策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考核目标之一。高考试题信息分为显性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直接由地图语言(图例、符号等)直观地表示出来,而隐性信息则是隐藏在题干、选项和地理图表中,需要通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才能获取。但教学时,往往局限于“看图说话”,只对图像中的一些显性信息进行介绍,而忽视对隐性信息获取方式的指导,导致学生存在思维缺陷,缺乏提取区域图中隐性信息的技能。在读取区域图中的信息时,容易遗漏解题所需依托的隐性信息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不强,导致不擅揭示图像隐藏信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命题者往往利用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关系隐藏信息。根据整体性原则,可以依据区域图中的图例、注记、比例尺、分布、标志性事物等信息,结合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推测特定地理事物的存在 【例1】(2012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Ⅰ) (1)据图1所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根据整体性原则,该题要透过铁路分布与河流的关系,推测地形及气温的分布特征。学生要能够从“甲城市所在区域的铁路与河流分布一致”,这一信息推导出该区域为山区,“乙城市所在区域的铁路、河流密布,且铁路与河流的分布不一致”,由此可推测该区域是平原。再结合两地纬度相差不大,甲城市又位于河谷地区,南北两侧地势较高。由此推断甲城市受北部地形阻挡作用,冬季风影响较弱,所以冬季气温较高,乙城市由于北部是平原,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所以冬季气温较低。然而多数学生未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依据图像中经纬度、城市、河流、铁路的分布,推导出该区地形与气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是采用强记区域知识的方式生搬硬套。多数学生采用以下路径解题:“先进行区域定位,即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甲位于汉水谷地,乙位于黄淮平原,1月我国大部分盛行西北季风,甲城市位于秦岭山脉南坡,受地形影响,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较高,乙城市位于平原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高考试题一般不会直接考查地图所呈现的表面知识,而是考查图示区域内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具体的区域仅仅是作为试题情境的思考对象,提供问题素材或知识载体,其主要考查目的在于材料所反映的地理事象背后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区域图所承载的信息是学生地理素养的基本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系统论的思想,把每一个知识点和相关要素整体联系起来,指导学生熟悉每个知识点在学科体系链条上的位置,理解每个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功能。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将材料中的每个显性信息作为一个支点,向外发散形成知识树的图示方式,梳理各种地理要素的逻辑联系。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活动,学会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的整体分析法 二、时空意识不强,导致无法提取非常规信息 空间尺度不同,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地理原理的因果关系就不同。同样,“地理现象只是地理过程时间断面上,某一时段或某一环节的具体表现。”在审题时,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时空属性的分析,并依据不同时空特征提取信息。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注意到不同尺度所表达的地理事物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事物特征不同,导致机械、片面地看待地理事物,造成无法准确提取图中的非常规信息 【例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图2)资料,回答第(2)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2)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按常规逻辑,依纬度分析,图中攀枝花纬度比昆明高,温度应该比昆明低,依地势分析,图中显示攀枝花又比成都高,气温也要比成都低,但事实却相反。这导致多数学生只能根据攀枝花所在的纬度位置较低说明1月气温较高,却无法回答为什么比成都和昆明都高的原因。这说明学生未能从不同的时空组合去分析,既关注到在大尺度a图中各个地点的关系,又关注到在小尺度b图中攀枝花独特的地形位置。同时注意到1月份我国受冬季风和太阳高度角较小以及昼长较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普遍低温,且南北温差大。据图可知,攀枝花北部有海拔较高的山地,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且攀枝花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而成都地处平原,昆明地处高原,所以冬季气温均比攀枝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