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色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色彩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色彩   【摘 要】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民族风格的发扬有较深远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抒情的艺术形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色彩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音韵美;和谐美;个性美 诗与歌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诗歌形式。在我国,诗歌的发源是民间歌谣,后来转化为诗、歌、乐结合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后来,文人将这种形式发扬光大,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音韵美 古诗词有声调和音韵的变化,实现了声情与文情的一致性,无论是口头的吟唱,还是词曲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抒情的艺术形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语调也有着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色彩和动力性的变化,词曲通过长音和多音的形式清晰的展示出来。例如: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乐章,此起彼伏,前面采用了平韵,声韵规律不同,那么旋律也会向着高潮发展,第一句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描绘出了歌者的情绪,在第二句中,采用高音进入,将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自后大跳后上行,全曲结束,表达出了欲扬又抑的情感。音乐蕴含张力,高音都集中在“mi”上,让全曲可以前后呼应,在“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吟唱中,需要将“云”这个词拉长,这样不仅与诗词的节奏相符,也让整个曲调更加具有味道,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东方文化美学色彩 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将我国独有的东方文化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东方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古典美特征。鉴于汉语言独特的艺术特征,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遵循着押韵、规范的原则,内容方面神韵兼备、情景交融,让诗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在音乐的创作上,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采用丝竹管弦替代传统的大型编排乐器,成为了文人骚客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功能与形式是不同的,诗歌与乐曲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品质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和谐美 西方的艺术歌曲是诞生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远离社会大众的生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我国,虽然皇亲国戚有专门的戏班,但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艺术的普适性,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并没有贵族精神,反而十分亲民,为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赋予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是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首诗歌不是抒情诗,而是采用简单的形式描写出了一幅春天的画卷,简单易懂。以《春晓》为基础,黎英海先生创作出相关的艺术歌曲,歌曲婉转低沉,略带惆怅色彩,将春天的色彩呈现出来,并蕴含着深刻的美学特征 四、古诗词演唱中的个性美学 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多以美声为主,当美声唱法遇到高音时,往往会迸发出新的生机,歌者采用流畅、柔和的方式将乐曲演唱出来,这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音响特色。而西洋艺术歌曲的传入也对我国古诗词的演唱带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广义艺术歌曲与侠义艺术歌曲两种不同种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增加了新的元素。古代歌曲的演唱,经过成百上千年无数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戏曲、曲艺、民歌体系,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的唱法经过融合、改良,产生了全新的唱法 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诗歌是文学的,同时又是音乐的。从起始的诗、乐、舞一体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刘勰《文心雕龙》)的乐府诗歌,到讲究平仄声律之美的“永明体”诗歌,再到讲究平仄对称、集诗词之大成的唐诗、宋词,中国诗歌的文学语言本身发展出了成熟固定的、具有音乐美感的格律形式。古诗词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比喻、烘托、象征等,有时则采用直抒情怀的表现手法并与“比”“兴”手法相结合,描绘出令人神往的诗的境界,使所抒之情淋漓尽致、所言之志精辟深刻 古诗词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结晶,代表着我国语言文化的最高成就,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具备无穷的魅力。古诗词与艺术歌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与华夏文明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追求,呈现出东方文化独有的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蒋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主要特点及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李花.黎英海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术魅力及演唱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李小燕.舒伯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