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和传统文化宁应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应锋 浅谈中医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5千年悠久的历史。而中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文化的摇篮中茁壮成长,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文化。这里,我就主要谈谈儒家和道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王朝,从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太平盛世,儒家思想就如棵参天大树,深深地植根于这两千多年的土壤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代表了中医完整体系形成的《黄帝内经》成书于汉代,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后代医家更是不断吸收儒家思想的精髓,从哲学的光辉中获得丰富养料,不断充实完善中医基本理论。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认为: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尊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本。如《易·贲彖》:“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以人为万物之灵。《礼记·礼运》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更是吸收这种精神,并作为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础。如《素问·宝命个形论篇》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唯人为贵。”《灵枢·玉版篇》说:“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认为人在天地间最为贵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是整个医学的主体,同时也确立了与天地万物有机联系的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的中医学认识论。   中庸之道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庸之道,指中和可以常行之道。行道,当守于中庸之德。所谓中庸指言行要合于礼,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在哲学上讲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度”。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个度,这就是“中”。宋代理学家朱熹给“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平常也。”   中医学在理论上也吸收了中庸的观点,认为人体的气血阴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运动,但只有掌握了运动的度,人体才不会生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失掉了这种度人就会生病。《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及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在遣方用药方面也都讲究度,过犹不及。如麻黄汤,有麻黄之宣散驱逐表邪,又加一味杏仁,除了止咳平喘以外,其沉降之性正好防止麻黄的太过宣散,一宣一降动态有度,达到了治病除邪的目的。   儒医现象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而“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儒士们也以修身、正己为品德表现。由于中国古代的许多医家或是弃儒从医、或是医儒兼修,在行医的过程中把儒家的“八条目”也带入医学领域,成为医生对自身的提高以及治疗救人的一个准则。如宋代有医家就仿效孔子“正身”、“修己”的说法,讨论“正己”、“正物”和“愈疾”的关系。“正己”是进行自我道德修养,不断地精进医术;“正物”主要是针对疾病能够正确地采用药物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由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渗透,许多医家在行医过程中的利义观上更偏向于重义而轻利的思想。如明代龚信“不炫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或朱丹溪“穷苦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元代儒医周贞更是“为义若嗜欲,至于视利,轻之如粪土”。若病家询其药金几多,他便发怒道:“吾愈人疾,未掌凯其利。”并会将诊金退还给病人   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仁、义、礼、智、信”,以仁为首的“仁”字思想。“仁”最早见于《诗》、《书》,《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质,是人的一种人格要求,没有仁,也就没有人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自古被称为“仁术”,《灵枢·师传》曰:“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认为好的医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从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到徐大椿的“博览方书,寝食俱废”,要求医者有渊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这与儒家“智”的标准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儒医也往往代表了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以及渊博知识的智者。历代医家穷其一生,即使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要“吾将上下而求索”。   儒家文化对传统的重视,通过儒医渗透到祖国医学之中,使得中医理论的延续力大大加强,中医成为世界传统医学中唯一不曾中断的医学体系。但是,中医也不得不面临这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