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养成机制探究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机制研究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年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需要对国内外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养成的实践价值;构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机制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素养;养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46-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体公民要遵守法律、树立法治意识,而守法的关键是要使公民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养成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一、国内外对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研究现状
就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而言,在西方的法治观教育研究中,甘德能力,使我们看到了西方法治观教育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马丁的维度》中对道德观与法制观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指出了道德观与法制观的差异与协调。汪旭鹏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将问题归结为大学生对法治观认识上的误区,在对策上对课程体系设置和增强课堂效果上提出建议。从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养成的教育和研究关注度不够。虽然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给大学生讲授法律基础知识,但仅限于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而对于从思想到行为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养成教育的培育,则缺乏必要的大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养成的实践价值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与此同时“软实力”的问题不容忽视。尤为严重的是社会道德问题,如道德沦丧、官员腐败、假冒伪劣、欺骗讹诈、见利忘义、权色交易等,导致负面社会心态加剧,出现颓废、焦虑、怨恨,缺乏信仰和诚信,消极、逆反、仇官、仇富等心理,社会道德的底线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某一理论某一制度的认知和体验,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教育
首先,培育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有助于规范大学生行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时期,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利益获取不择手段。大学生这一群体更易受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在我国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触犯社会道德和秩序,而这种行为有没有入法,属于道义层面的问题。那要凭什么来规范和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呢?只有规则与法律。在增强个体意识的同时规范个体行为,这就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综合治理。对于简单的规定和一般的法律,大学生个体不太重视,更不用说整个群体。对人的改变,需要从精神层面不断提醒,在潜移默化中,让个体行为自觉履行规则,从而改变现状。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培养能让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这样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在校园里,在享受学习的快乐、集体宿舍的和谐、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规范个人行为的责任
其次,培育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制度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与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制度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还是不够健全。制度有正式的和非正式之分:正式制度一般是法律规章是法治的组成部分,是对人的最低要求,保障人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非正式制度更多的约束人们生活行为,以道德、传统、风俗、习惯、宗教等为主要内容。道德与法律相比,道德的标准要高于法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道德比法律还重要。但是要规范人民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需要重视正式制度建设。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并不缺少制度,而是缺少遵守制度的观念和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养成对于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要克服封建帝王传统特权等级思想,唤醒个体意识,树立平等观念,形成“法律至上”、“规则至上”的意识,就必须培育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法比天大”意识,培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最后,培育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和谐”思想在社会学的语境中被称之为“秩序”或者“均衡”。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正是因为社会的规范因素,使得实际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而不是战争状态。”这里的规范指的就是制度和法律。若没有对制度和法律的遵从就没有和谐可言。自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开始在全世界殖民掠夺财物,追求物质、利润、金钱,迅速地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对物质的掠夺彻底改变整个世界。而中国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