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探究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摘 要]告状行为作为幼儿主动发起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看似是一个麻烦,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影响深远。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理解的差异,是影响告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因此,正确理解告状行为,做一个引导者,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幼儿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幼互动;告状行为;差异理解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内容,渗透在园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师幼互动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主动和幼儿交流,这往往容易使幼儿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且受制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获取的信息也实在有限。其实,幼儿也在积极尝试和教师沟通,只是他们主动沟通的方式区别于成人,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的倾听。告状是幼儿发起的主动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从师幼互动角度理解,告状行为是指当幼儿自己、同伴受到侵犯或察觉同伴的言行违反幼儿园规则时,幼儿借助教师的力量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1]。告状行为就好比幼儿抛给教师的一个球,如何接住这个球,是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必备技能,也是教师理解儿童期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 理解幼儿: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理解的差异
幼儿教师对告状目的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建立规则的重要因素。如果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的理解存在差异,那么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告状行为的回应方式,并最终影响教育效果。下面,将以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一】在下午的区角活动中,羽羽突然跑过来,拉着教师的衣角说:“老师,她们都不和我玩!她们不让我参加她们的游戏,你说过要一起分享的……”还没说完,羽羽就大哭了起来。教师安慰了羽羽,并答应和她一起去问清楚原因。“羽羽老是告状,我们都不喜欢她。”小雅说完,其他小朋友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原来,在早晨的时候,羽羽曾向教师告过小雅的状。现在小雅联合其他小伙伴,拒绝羽羽参加她们的游戏。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后,教师同小雅商量道:“你们的游戏很好玩,羽羽特别想参加,你看她一个人玩很伤心的,她都哭了。让她加入你们好吗?”小雅思考了一下,说:“除非她答应我们以后不再告状,并且她愿意当娃娃。”羽羽连忙说:“我愿意做不告状的乖孩子!以后不会再告老师了……”
【案例二】在上午的美术活动中,阳阳又一次打断了教师的讲解。“老师,玉玉又在和别人说话!她一直在和别人说话,我都听不到了。”教师随口回应了一句:“阳阳,老师在教小朋友们怎么画,请你好好听讲,有什么问题待会再告诉我,好吗?”在之后的美术活动中,阳阳一直表现得兴趣缺缺,不一会儿,阳阳就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不再听教师说什么了
案例一中,羽羽向教师告状的目的是寻求教师帮助,渴望与同伴交往,属于求助型的告状。案例二中,阳阳告状的目的是对“上课能不能说话”规则的试探,是从教师的态度或回应中去判断自己对规则理解的试探型告状,而教师却把告状目的理解为惩罚他人,认为这是一种打扰活动秩序、破坏规则的行为,从而对阳阳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在案例一中,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先弄清楚幼儿告状的原因,即为了获得教师的帮助而不是惩罚小伙伴,然后通过协商,让幼儿自行处理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分别给了两个幼儿一次沟通的机会,让她们自己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幼儿通过同伴对自己的态度来纠正不良行为。羽羽通过这件事,主动认识到自己爱告状的“坏”习惯,这比教师指出更能让幼儿接受。而在案例二中,教师不经意的回应,使阳阳对规则的习得陷入了一个误区:上课说话也不要紧,老师不会惩罚的。阳阳从最开始的维护规则到自己破坏规则,是因为教师对告状原因不清楚,随意回应影响了他建立规则
二、评价幼儿:对告状行为目的的判断
通常,幼儿教师倾向于按照预定的活动框架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活动期间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往往是立即解决,排除情况,而告状行为作为这些突发情况中的“佼佼者”,让教师感到尤为头疼。博尔诺夫提出教育既包括连续性教育也包括非连续性教育。所谓非连续性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它们经常会给教育者带来麻烦和障碍,但同时也是一种契机,如果处理得当,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果把教学活动看成连续性教育,那告状就相当于非连续性教育,虽然告状会带来教学活动的中断,但也是进行个体化教育的机会。幼儿教师面对告状时,应该把它看作教育的途径而非麻烦[2]。雅斯贝尔斯提出存在交往的含义,就是指教育应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通过爱的交流,从而达到爱的理解[3]。师生之间应有一种“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关系,不是教师始终“控制”着幼儿。根据不同动机,告状行为大致分为四类,然而无论哪一种告状行为,动机一般都不是单一的,还需要幼儿教师多多观察再下判断
1.试探教师态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