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解决中产焦虑唯一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不是解决中产焦虑唯一路径

教育不是解决中产焦虑的唯一路径   中产的个体教育诉求和国家的教育体系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可教育不过是他们焦虑的一个集中出口。增加多元化教育同时,关键是社会向上流通的管道和评价的方式,能不能也变得多元化 一部电视剧《小别离》,把一个小众话题放到了大众视野之下。虽然,中学生出国留学,仍只是发生在中国现代社会少数人群中的事例,却引发了相当大数量中产家庭的共鸣。可是,当对孩子教育的担心成为生活中最大的焦虑,解决了教育问题就能缓解中产焦虑了吗? 中产的教育焦虑 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中产家庭焦虑的来源一般来自这几方面,一是,社会的变化太快。不管是代际之间的变化,还是在一代人之内他能够看到变化,这个速度在当下中国是非常快 “快”表现在,很多人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完成了一次社会阶层的重组。这一点,在以前大家都很穷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当所有人都处在社会底层的时候,再怎么样也不能再往下掉了。而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准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处在中间阶层或者中间朝上走的阶层,在这样快速变动的环境下,那种说不清何时就会来到的往社会下层流动的可能,是焦虑的来源之一 从比较的视野来看,这种焦虑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发达社会,比如美国在镀金时代,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以前、整个六七十年代,韩国在80年代的时候,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在社会经历巨大变化的时候,会产生对于未来大的不确定性。个体只能寄希望于实实在在能够抓得住的东西:从精神层面来说,是宗教;从实现社会流动的层面来说,那就是教育。因为其他的东西他都无法控制,只有这两样东西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文化方面。中国儒家文化中,或者整个东亚文化圈,在传统上就对于教育比较重视。社会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代际之间各种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的传输,都是在家庭内部完成,并且在家庭之间展开竞争。所以父母辈有很强的动力来推动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这跟欧美社会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个方面,现在的社会结构是独生子女或者少子化,造成了这一代父母能够集中几个人的优势资源到下一代人身上 但这些焦虑并非所有社会阶层共享,而只是发生在社会中层或者中上层。它只占到中国家庭里的一小部分而已。中国有一个更广大的底层,他们的声音没办法在媒介中得到很多反映,但我认为他们的现实处境可能更值得关注。而中产家庭的这个现象,虽然是事实,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媒体和社交网络放大了,变成了好像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中产焦虑的产生除了结构性因素之外,还有经验性的来源。其中一部分来自于在现实中和教育体制发生了碰撞之后,产生的各种不满、无力感,有时候甚至是愤怒的感觉。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系不能适应我的孩子?为什么从那么小就要让孩子进行残酷的竞争?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现行教育体系之外,找到其他的一条路。如果把应试教育比喻为一个游戏竞赛的话,他们不惜通过出国留学或者是移民,来彻底避开这个游戏,去玩其他的游戏 这种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信任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我们的这套教育体制,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是非常理性而且有效率的。这个筛选人才的考试制度,也是植根于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考试文化。通过这套制度的甄别,有能力的孩子可以排除家庭因素的影响,通过层层考试获得上升的通道 但是这个制度对于个人来说,难免有很多矛盾之处:它希望能筛选出优秀的人才,不管这个人才从什么地方来,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把这个人才输送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上,但不问这个岗位是不是适应于个人。这个政策的大背景和中产阶层持有的价值观是矛盾的,对中产家庭来说,他们希望学校能提供更有个性化的教育和适应他们兴趣的教育方式,可这些要求并不是公立学校主要要满足的诉求 因此,中产的个体教育诉求和国家的教育体系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更早前的八九十年代,因为获取教育的途径在公立学校之外没有其他道路,所有孩子都需要走这条路,这个时候就无焦虑可言,所有人面临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国际化的环境下,中产家庭已有能力跳出教育体系。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他当然想这么做,也有冲动这么做,一旦在体制内遇到一些问题,一旦出国留学变成一种同侪压力,他马上就想,我能不能从这个体制之外寻求一个解决的方式? 而中产家庭焦虑的释放或者说对于这种释放的某种理想化表达是因为,是因为他们对接国外的那些教育(不管是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寄宿制精英学校),也是同样适用于该国的中产或中上产,如果让他们去面对国外的最底层的教育,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的。而付出相同努力,得到的回报可能大得多 国外面对中产阶层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多,个性化,评价机制更多元,更能适应孩子的个性。如果有足够的家庭资本,就可以去过国外的中上阶层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小别离”现象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