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误识概念、形成和超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误识概念、形成和超越

教育误识的概念、形成及超越   摘 要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种种对于教育的“误识”,这些“误识”干扰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动。澄清教育误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澄清教育误识并不意味着消除教育误识,而是更清楚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关键词 误识 教育实践 符号暴力 教育社会学 自有人类就有教育。随着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教育的思想、理论与观点,这些思想、理论和观点形成了我们对教育的认识。那么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是不是越来越清楚,教育实践是不是越来越进步呢?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证实答案是否定的,教育误识一直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行动。当下,所有教育问题的根源都可以从教育误识中找到原因,教育误识掩盖了教育领域存在的真正问题,蒙蔽和愚弄着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因此,对教育误识的认识,是认清教育领域层出不穷问题的关键。当前教育领域存在各种对教育的误识,以至于人们不能正确理解教育的本质,影响他们的教育行动和教育选择 一、何谓教育误识 教育误识是一种对教育的信念,此种信念的产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群众对教育认识的积淀。甚至可以说,教育误识是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主动认可的一种教育信念。因此,教育误识是一种认识结果,即对教育的功能、价值等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反映着认识者本人的认知结构,更反映着社会的结构和秩序。理解教育误识,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误识不一定是错误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无所谓对错之分,都是认识者认知结构的反应,而认知结构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感染、熏陶而形成的。教育误识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思想观念,甚至引导着人们的教育行动和策略选择 第二,教育误识具有群体性特征。教育误识不是存在于某一个体,而是具有群体性的特征,是被处于一定社会文化场域中的群众所共享的教育认识。因此,教育误识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当然,对教育误识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改变群众对教育的这种“误识”,而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第三,教育国家化后,教育误识一直存在。教育国家化以后,教育的功能便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纯是以培养人的发展为全部目的,而被强加上了国家的教育目的,即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形成的目的。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纂教科书,监督检查教学的实施,利用教师的选拔、教育投资等手段来控制教育,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教育误识 误识之一:学校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工具,是伟大的社会平衡器。实际上,学校在促进社会流动尤其是促进社会的阶层流动方面并没有发挥理想作用,反而在固化阶层方面作用明显。美国非学校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伊利奇认为,学校只是向人们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期待,使人们相信只要接受学校教育就能获得成功。穷人被告知学校为所有人提供了改善自身经济状况的平等机会,但是,它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起到的作用是将经济的差异转化为教育的差异。因为,穷人的子女与富人的子女相比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始终处于不利地位,穷人的子女缺少中上阶层子女享有的大部分教育机会。这样,穷人的子女容易把个人在学校的失败或成绩差归因于自身,而不是这个系统。他们不能改善自身经济状况,就会责怪自己未能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 误识之二:学校课程知识是客观的。实际上,课程内容不是社会各阶层文化总和的客观反映,课程知识内容是社会建构的,是受社会统治阶层尤其是统治阶层的上层控制的,由此带来的便是课程内容很难做到价值中立。正如一个国家用教科书所呈现的知识一样,它是难以做到价值中立的,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意志,课程内容通常是统治阶层对客观知识的解读[1]。因此,学校的知识不一定是价值中立的,其中有权力的渗透 二、教育误识的形成 教育本质上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结构的反映。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权力支配体系下的活动,活动者都处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反映着独特的文化。不论是教育的理念、内容、形态、执行与结果,都与它所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1.教育实践的双重性是教育误识形成的基础 教育实践的双重性,一方面是指教育实践必须是真理和正义的象征,教育具有去利益化的特征,它为人们提供了期望,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真理,改变社会经济地位;另一方面,教育实践又渗透着利益、权力和价值的争斗,教育系统是以与外部功能相对立的中立和独立性的面貌出现的,而这一中立和独立性反过来又为这种外部功能进行服务,这就是教育系统的双重真相[2] 在社会生活中,教育往往被寄予较高的期望。教育不仅关系到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使其能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另外,教育还被寄予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社会流动的功能。所有的这些期望都要求教育过程和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保证。教育传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