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2中国编辑出版史:春秋战国时期(广东海洋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ppt

02中国编辑出版史:春秋战国时期(广东海洋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习与思考题 1.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与私家著述概况; 2.孔子的编辑活动; 3.孔子的编辑思想与原则; 4.先秦古籍的编辑特点; 5.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 6.先秦古籍的抄录与传播。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有错别字请指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国别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语》,国别史,与《左传》同为解说《春秋》之作,故亦称《春秋外传》。内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分记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旧题春秋末鲁国人左丘明撰。西晋时,汲郡魏襄王墓中发现的先秦竹简有名为《国语》的古书,其中言及楚、晋事,证明此书在战国时已经流传于世。 《战国策》,以记战国时游士书信说辞为主,相传为各国史官或策士集辑。今传本为西汉刘向编定并命名。 3.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它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之不足。缺点在于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往往无法照顾。 先秦时期,已知有两种属于纪事本末体体裁:其一,《铎氏微》,铎椒编。其二,《虞氏春秋》。 古代学者往往以编纂体例的创新来适应和满足因史料积累和不同阅读利用所产生的便捷要求,从而不断扩大编辑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大凡一种新的编辑体例的产生,都有多种因素:采取多种视角反映历史,提供多种途径了解社会,以满足社会阅读、利用的需要,就是其中主要的因素。 先秦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需要总结和传播,所以还出现了有关农学、医学、地学、法学、手工技术等方面的专题著作,如《禹贡》、《考工记》、《法经》、《五十二病方》等。 从编辑形式看,先秦古籍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诸子的著述最早往往是单篇甫完,未经编辑即由门人、学者传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无定本。今传诸子著述,多是在作者离世后出自弟子门人之手,而形成以《论语》为代表的“语录体”。 语录体,是指一种以问答为主要内容,采用摘字名篇的标题方式而无严格的篇章结构的图书编辑体例。 相对于个人著作编辑上的不足,先秦时期汇编类著述的编辑则比较出色。比如《诗经》,全书305篇,集贵族与平民的诗作于一集。在编次上,先按作品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再按地域、时代、对象,分为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和周、鲁、商三颂,井然有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战国已经进入尾声时代出现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为秦相国吕不韦组织宾客集体编著而成。 《汉书·艺文志》著录称:“秦相吕不韦辑,智略士作。”书成于秦始皇八年,即公元前239年,下距秦统一六国不及20年。 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中每一纪由纪首1篇和论文4篇组成,最后有“序意”1篇,共计61篇;八览中每一览由8篇论文组成,其中“有始览”缺1篇,计63篇;六论中每一论各分6篇,计36篇;总计160篇。 《察今》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 主张,后面也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兒投江”三个寓言。 无疑,《吕氏春秋》达到了战国时期书籍编纂的最高水平。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书籍编辑事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二、先秦古籍的抄录与传播 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劝学传统,据现存文献的记载,其源头可追溯到西周初年。劝学,是指勉励读书学习。劝,在上古汉语中表示积极的鼓励。先秦诸子都重视读书学习,往往在自己的著作中设立“劝学”专章, 如《尸子》、《荀子》、《吕氏春秋》中皆有《劝学篇》。自此以迄六朝,劝学之风代代相传,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有《赞学》,东晋葛洪的《抱朴子》有《勖学》,南朝梁刘勰的《刘子》有《崇学》,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勉学》,等等。持久的权学说教,在相当程度上促使古代形成了诗书教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逐渐产生了对书籍的规模需求。先秦古籍的抄录和传播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先秦时期,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社会发展缓慢,书写材料笨重,加之各国文字存在差异,图书需求的市场一直未能形成,其图书文献的传播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抄录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当时的著述文字大多单篇或数篇抄录传世。 其次,这种抄录具有随意性。 第四节 竹帛与简策制度 历史上竹帛何时成为书写材料,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简策制度起源于何时,是一个长期探讨、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战国竹简的发现 西汉以来,史书上多有发现先秦古书的记载,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