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都高山戏保护与传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武都高山戏保护与传承

浅谈武都高山戏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甘肃武都高山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为重中之重。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保护与传承,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武都;高山戏;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48-02 武都高山戏,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特色剧种之一。1959年以前鱼龙、隆兴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场”、“社火戏”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1965年其名见报后被陆续载入《辞海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山戏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鱼龙镇,主要流传于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汉王、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关等乡镇,西和、礼县、康县、文县、成县的部分地方也有流传。鱼龙等地属高山丘陵地带,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业以土豆、玉米、小麦为主。庙会、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在这里自古盛行,高山戏即是从这里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孕育、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 高山戏在武都等地流传了数百年,深得当地民众喜爱。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挖掘、抢救、保护高山戏,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武都高山戏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当前,如何做好高山戏保护与传承被当地政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笔者认为,武都高山戏的保护应该从原生态的保护和打造原生态精品上做文章,以推动高山戏的持续传承和保护,使其薪火相传 一、高山戏的原生态保护 (一)原生态地保护 高山戏的保护首先是原生态地的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都高山戏,是产生在武都鱼龙乡的民间戏剧剧种,一直在民间演唱与流传,自娱自乐。在上世纪80年代经专家加工搬上了舞台,推出了一批精品剧目,在省上和国家获了奖。现如今,高山戏专业演出单位已不复存在,出现了生存危机,而鱼龙乡春节期间自娱自乐的演出也出现了危机。鱼龙乡是高山戏的发源地。在流传的基础上,其原生态地也在扩大,因此,原生态地应是以鱼龙乡为中心的武都区和西和、礼县、康县、文县、成县的部分地方。划定原生态地,就能明确高山戏生存的地域,为原生态保护提供地域依据 原生态地的保护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表面上看,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关系是紧密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决定着一定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也决定着一定地域文化的生存状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改变了文化的生存状态 高山戏的原生地和流传地处在陇南市武都、西和、礼县、康县、文县、成县等县区,除成县外都是国列贫困县,境内多高寒气候,植被破坏严重,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改革开放前,人们思想禁锢,死守着一点薄田靠天度日,对于祭祀等一些活动特别推崇,这对于高山戏的发展与繁荣来说极为有利的。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有的甚至出现了村荒,这对高山戏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多年来,高山戏的衰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保护和改善原生态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让这些地方的人能安居乐业,是高山戏原生态地保护中的首要问题。以高山戏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以地方文化推动地方产业还没形成雏形,走以文养文的路子远远不够成熟,政府要加大投入,带动地方产业,鼓励兴办地方企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这些原生态地的人们在本地有钱赚,不出家乡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而让高山戏自然而然活跃起来 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保护高山戏生存生长的文化土壤。高山戏之所以在这些地方产生和流行,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这里的人们避灾祈福的庙会民俗、娱神自娱的春节社火民俗,用高山戏扬善惩恶、教化民众的习俗,都是高山戏生存生长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如“圆庄”,舞队演员从农家走出来围绕村庄走一圈,当地人叫“圆庄”。“圆庄”是高山戏“把式舞”队广场表演的特定习俗。在师公祭祀这个少有的集体性活动中,人们由起初的旁观者到逐渐地参与其中,心理上既得到了慰藉,同时辛苦劳作之后的疲乏与苦闷也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大家乐于参与,热烈地投入,忘我地陶醉,以至于“狂歌劲舞”。这便是人们“和歌舞以演故事”的全部心理基础。同时把当地的社火曲、山歌、酒歌、号子、春倌说春曲等旋律优美、抒情味浓的歌曲融入师公演唱的祭神曲中,使之有了许多变化。对这些民俗文化的保护是高山戏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当地政府不但要支持高山戏原生态地和流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