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文.语文课程和语文品质.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与语文品质王尚文【专题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专 题 号】G351【复印期号】2014年01期【原文出处】《语文建设》(京)2013年10期第4~7页【作者简介】王尚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文课程之语文,居然出现所谓真假的问题,而且还在语文独立成为一门课程约百年之后,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事实,展开认真的讨论,以求得语文之真,从而修成语文课程的正果。俄罗斯有谚语曰:语言像蜂蜜,什么都能粘住。被粘住的东西,当然一定和语言相关;倘若这被粘住的东西因此堂而皇之进入语文课程——由于这“什么”几乎无所不包,语文课程也就“无所不包”了,而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一无所成”。怎么办?我们当然无法割断这“什么”和语言的联系,或声称其中有假,但却可以而且应该为语文课程设立一道门槛,断然将与设置语文课程目的无关或关系并不紧密的一切拒之门外。由此,问题就又深入到我们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目的为何?我想这样说似乎是能够通过的吧: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或说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程度云云,又如何定义、把握、衡量呢?我们所说的语文程度难道真的就是“语文”程度吗?或答曰:不是有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这些“样本”吗?问题的症结恰恰就在于,语文试卷测试的果真就是学生的语文程度吗?或者走另外一条路子,到语文课程标准里去寻觅答案,结果似乎也不太理想,起码不少决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教师觉得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如若不然,我们又何必多费心力,著文立说,来讨论语文之真假呢?我们也许真的进入了一个怪圈,碰上“鬼打墙”,走不出来了。语文程度、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这些概念,属于人的主观范畴,理论层面也许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到操作层面,就难以把握了。对此,我提出“语文品质”这一概念,觉得由此入手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可能会对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起到一星半点正面或反面的作用。任何客观存在的对象,可以说都有一个品质的问题,而且甚至都可以精确地测算出来,像水、空气、土壤,我们就可以通过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它的各种品质如何。语言作品也无不都是物质性的存在,口头语言作品是延伸于时间中的一条线,书面语言作品是延伸于空间中的一条线,它们都具有可视或可听的客观实在性。和其他客观对象一样,对于语言作品,我们也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去衡量它的品质,例如从内容看,可以看它是否真实,是否正确,描述是否混乱,说理是否充分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语言作品的内容品质;也可以从它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看其语言表达方面的品质。这就是我所说的语文品质。所谓语文品质,其高下优劣,可以根据它的效果来衡量,主要是指能否让人听明白、看清楚,是否合情理、合逻辑;进一步,是否让人觉得入耳、中听;或者更进一步,是否让人觉得动听、耐看;如果能感天地、泣鬼神,当然是最高境界了。这些都和语言作品的听者读者相关,更取决于语言作品本身的品质,例如是否通顺,是否合乎当时当地的语言规范,是否得体,是否精确妥帖到位等等。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断,它实际上关乎说写主体的说写意图和读者意识。如果说写意图正确而又明确,又有自觉而准确的读者意识,自然就能使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自己的意图、特定读者的需求之间达成最佳的平衡,取得最好的效果。总之,在我看来,衡量一篇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可以有两个相互密切关联的角度。一个是从表层看,着眼于字词、语句、段落之间以及它们与整个文本之间的内部关系,例如是否通顺、明白、畅达等。写了错字别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词语使用不当、语句不通、表达不清等,就是语文品质不好的表现。表层的语文品质问题,看得见摸得着,只要胸中有语文品质这一标尺,态度认真,往往比较容易发现。另一个是从深层看,指的是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写作的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对文章读者预设的匹配程度。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文本,其实都是一种语言行为,文本的作者必然有其目的、意图,必然有对文本读者的预设,否则,简直不可思议。一篇文章,遣词造句可能毫无瑕疵,简洁流畅,从表层看没有任何问题,但从深层角度一看,语文品质却有可能不好甚至很差。自然也有相反的情况。记得大仲马有一篇作品,写一个小青年,原来是叔叔的私生子,后来“叔叔”即他的亲生父亲终于和他相认,在一个两人单独见面的场合,父亲提出请求,希望儿子能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称呼他“父亲”,儿子非常坚定、明确地回答道:“是,叔叔”。从上下文看,儿子的这一回答是不通的,因为不合逻辑:既然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说了“是”,接下去应该称呼他“父亲”才对呀;但为了宣泄他对父亲长期郁积的不满甚至怨愤,他故意紧接着仍称他为“叔叔”,表面顺从实则反抗,极为成功地实现了他的言说意图。这可以说是人物台词的经典案例,也是语文品质表层不及格而实际上极为优秀的经典案例。关于语文品质表层与深层标准的各自诸多具体项目,以及表层与深层标准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还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