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927年—1936年) 1、推动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4)民族资本家自身的爱国精神 2、阻碍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自身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3)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4)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 *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曲折发展 19C70年代前后 1895年 1912年 1919年 1927年 1936年 1949年 时间 民族工业发展水平 课标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阶段、表现、特点)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阻碍) 请思考:(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一)历史背景: 国内: 1.辛亥革命的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4.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国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主因) 一、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短暂的春天) 【问题探究1】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什么? 特点: 沿海多 内地少,地区分 布不平 衡。 年产量 (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00 88.5 4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材料三实际上反映出在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力量:无法与外资相抗衡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 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 轻工多、重工少 特点: 比重小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不均衡 ①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3、从经济结构来看,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1912一1919年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 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对民族工业造成了 重大冲击。1922年以后,棉纺、面粉等行业遭遇困难。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表现: 1.原因: (2)反帝爱国运动 (3)币制改革”(1935) 工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状况 (1)战争破坏,原因:日本全面侵华 (2)影响:沦陷区的民族工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抗战胜利后的民族工业 (1)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2)官僚资本的压迫 (3)繁重的捐税负担 (4)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 2.表现: 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1、原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1912-1919)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夹缝中产生 ——初步发展 —— 短暂的春天 ——短暂发展 ——受到沉重打击 ——陷入困境 清政府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小结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哪些因素? 在南京抢劫的日本士兵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放火焚烧了轮船招商局 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3年,从华北被驱赶到伪满洲国的工人和农民有389万余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送到日本从事各种繁重劳动的中国工人和被俘士兵有十六七万。这些劳工绝大多数被虐杀。 政策 “以战养战” 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目的 劫夺工矿企业,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进行经济掠夺,以服务于侵略战争。 手段 (1)掠夺和控制工矿业; (2)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实行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 (4)大量掠夺劳动力。 影响 (1)给沦陷区经济带来了惨重的直接损失; (2)破坏了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发展和生存的条件; (3)严重破坏了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