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4讲 文言断句与翻译 考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可以分两层意思理解: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结构。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非常灵活,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活用。 活用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有时,活用后呈现使动、意动、为动现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意思为该句子在语段和篇章中的意思,因此除了翻译出句子意思之外,还要补足省略掉的成分,这样方为真正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试说明》里关于这两点涉及的知识点虽然多,但是近三年来浙江省高考卷考查形式主要是两种,即断句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并且赋分也已经基本稳定。请看近三年浙江高考断句和翻译题的情况: 无 2句6分 2009 3分 2句6分 2010 3分 2句7分 2011 断句 翻译 年份 考试时要求翻译的句子都是来自文言文阅读的选文,这就为理解句意提供了完整的语言环境。所选句子一般包含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的情况,但是难度适中,句中出现的虚词和实词的难度也不会太大,解题时必须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甚至“句不离篇”的原则。特别要指出的是,对于句子里省略掉的成分一定要补充完整和恰当。 给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断句这种形式,还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近三年高考出现了两次。2010、2011年的断句语段都是从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中抽去一部分。如此一来,能否准确地断句也就影响到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种出题方式由于紧扣文言阅读材料,使试卷整体性更强,因此,在接下来的高考中,预计还会如此进行。 一、文言句式例释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谓之间用判断动词“是”表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而表判断的绝大多数是借助语气词。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动词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我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5)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④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才多了起来。
2.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很少直接用现代汉语的“被”。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2)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放。(《渔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5)无词语标志的被动句。
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
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②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③予羁縻不得还。(《指南录后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作文如何有文采 (2).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1-2《1.1回归分析》第2课时课件.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1-2《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件(共26张).ppt
- 作文大赛赛前辅导PPT (2).ppt
- 作文审题技巧.ppt
-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 2015-2016学年鲁教版八年级上3.1平均数课件(共22张).ppt
- 作文巧结尾立意升华.ppt
- 2015-2016年人教版选修1-1《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课件.ppt
- 20153复习研讨会小结广东省中学化学微课(重要考题突破)评选(王益群).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