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 土的卸载回弹和再压缩的特性——卸荷和再加荷的压缩试验。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时间因数 4、固结微分方程的解 反映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 -固结程度 式中,m——正奇数(1,3,5......);Tv——时间因数,无因次 其中,H为最大排水距离,在单面排水条件下为土层厚度,在双面排水条件下为土层厚度的一半。 H 单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双面排水时孔隙水压力分布 z z 排水面 不透水层 排水面 排水面 H H 渗流 渗流 渗流 Tv=0 Tv=0.05 Tv=0.2 Tv=0.7 Tv=∞ Tv=0 Tv=0.05 Tv=0.2 Tv=0.7 Tv=∞ u0=p u0=p 时间因数 m=1,3,5,7······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4、固结微分方程的解 三、固结度及其应用 所谓固结度,就是指在某一附加应力下,经某一时间t后,土体发生固结或孔隙水应力消散的程度。对某一深度z处土层经时间t后,该点的固结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uo——初始孔隙水应力,其大小即等于该点的附加应力p; u——t时刻该点的孔隙水应力。 某一点的固结度对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来说并不重要,为此,常常引入土层平均固结度的概念。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或者 式中:st——经过时间t后的基础沉降量; s——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M (m=1,3,5,7…) 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是时间因数Tv的单值函数,它与所加的附加应力的大小无关,但与附加应力的分布形式有关。 反映附加应力分布形态的参数 : 对0型,附加应力为(沿竖向)均匀分布 定义为透水面上的附加应力与不透水面上附加应力之比。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1”型 “2”型 “0-1”型 “0-2”型 “0”型 1型,其附加应力随深度呈逐渐增大的正三角形分布。其初始条件为:当t=0时,0≤z≤H, 。 据此,式(4-37)可求解得 (n=1,2,3,4…) 2型 1型 2型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0-1型 Type 0 Type 1 Type 0-1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0-1, 0-2型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Type 0 Type 1 Type 2 Type 0-1 Type 0-2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为了使用的方便,已将各种附加应力呈直线分布(即不同α值)情况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与时间因数之间的关系绘制成曲线,如图。 4-5 饱和土单向固结理论 4-4 地基沉降量计算 分层总和法——在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若干土层,计算各层的压缩量( Si),然后求其总和,即得地基表面的最终沉降量S,这种方法称为分层总和法。 沉降计算深度zn是指自基础底面向下需要计算压缩变形所达到的深度。 分层总和法 4-4 地基沉降量计算 沉降计算深度zn的确定: σz-地基某深度的附加应力; σs-自重应力。 ① 一般土层:σz=0.2 σc; ② 软粘土层:σz=0.1 σc; ③ 至基岩或不可压缩土层。 分层总和法 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 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e~p曲线法和e~lgp曲线法。 4-4 地基沉降量计算 分层总和法 用e~p曲线法计算地基的沉降量计算步骤 (1)首先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形状,结合地基土层性状,选择沉降计算点的位置;再按作用在基础上荷载的性质(中心、偏心或倾斜等),求出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 (2)将地基分层。2~4m, =0.4b, 土层交界面,地下水位; (3)计算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分布。 (4)计算地基中竖向附加应力分布; (5)确定压缩层厚度; (6)按算术平均求各分层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注意:也可以直接计算各土层中点处的自重应力及附加应力) 4-4 地基沉降量计算 分层总和法 (7)求出第i分层的压缩量。p→e(注意:不同土层要用不同曲线),代公式: (8)最后将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累加,即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