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文长传 袁宏道 一、徐文长简介 徐文长(1521~1593), 即徐渭,字文长,原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 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 。 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 。招为幕僚。 身世 为胡宗宪出谋划策,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 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 。 后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 经历 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 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终潦倒终生,在忧愤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绘画与书法 泼墨大写意画 他的写意花卉,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简单的追求物象外表形式,独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书法学米芾 ,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戏剧:《四声猿》 《梅花图》 二、作者及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 袁宏道(一五六八~一六一○),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现湖北公安)人。 《明史》说他“年十六为诸生,即结社城南,为之长。闲为诗歌古文,有声里中。举万历二十年进士。归家,下帷读书,诗文主妙悟。选吴县知县,听断敏决,公庭鲜事。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 二、作者及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 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一起领袖文坛,开创了“公安派”这一明代著名的文学流派。 他们反对当时摹仿秦汉的伪古文,而提倡清新的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公安体。 文学主张: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学观,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 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 因而,当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激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也正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 袁宏道年辈比徐渭略晚,与徐渭素昧平生,但对其才略品行由衷钦佩,对其不幸遭际深抱同情,他将惺惺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这篇《徐文长传》。 三、文本分析 (一)层次归纳 第一部分:(1、2、3自然段)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4、5、6、7自然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 第三部分(8、9、10自然段) 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 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 ,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 第五部分(13自然段) ,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 (二)内容概括 文章所记内容较为丰富,但作者的旨意主要着眼于徐渭“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 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 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