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时 一、初识大意 1.速读课文(3分钟完成); 2.辨识文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3.知晓大意(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预习交流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三、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特色2+3作业 完成《初中同步精练与测试》“整体感知”、“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精析文本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4、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5、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6、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7、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战士闻一多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 朗读·思考·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类文链接 按要求答题 特色2+3作业 1.完成《初中同步精练与测试》“语段精读”、“同步阅读” 2读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你一定会有许多的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400字左右。 ? 第三课时 一、写法借鉴: 坊间心得:小组合作修改自己的练笔并评出优秀的片断练习 * * 闻一多先生 (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臧克家(1905─2004)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曲志红):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臧克家(1905─2004)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