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把握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暴露出传统资本主义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西欧经济稳定持续的高速发展。但到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走出困境,发达国家不断进行经济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管理的新变化: (1)背景: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取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②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凯恩斯主义,为各国经济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为各国提供了实践经验。 1、调整之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2)国家干预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 ②制定经济计划 ③运用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生产: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调节税收等。 不同国家干预经济的不同重点: (3)国家干预经济的影响 ① 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化。 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2. 调整之二:人民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3.调整之三: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4、调整之四:福利国家的出现 * *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联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道路,其后历经数次的改革,但积重难返,收效不大,最终导致苏联剧变,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美国罗斯福摈弃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了经济的自我调整和改革,完善了福利政策,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本单元学习重点: 突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进行经济调整的内容和影响。 单元概述 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5 资本主义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7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 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难点: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出于国内外斗争形势的需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形势好转后,他依据现实的需要,代以新经济政策,希望通过减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小农经济负担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随着列宁的逝世,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后来在东欧推行,对东欧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宏观把握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叛军, 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3、苏俄领导人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内容: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 在工业方面: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在流通方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在分配方面: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行政命令的办法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积极: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消极: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一)背景:1、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亟待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2、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暴动频发。3、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4、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了新的认识。 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二)开始: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内 容 影响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商业 工业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德国服装进口企业90个(带联系人、邮箱等详细信息).doc
- 云南作家协会入会申请表.doc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专题15 磁场-2020-2024年五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评析-新结构-新思想-新导向.pdf VIP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真题汇编(55题有解析有答).doc
- 时序器sh108产品检验报告.pdf VIP
- 储能行业研究框架:新能源周期核心品种,行业最具成长的主线之一.docx VIP
- 中信建投-电力设备行业每周观察-中东光储市场详细梳理.pdf VIP
- 全自动下卸料离心机PGZ1250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