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文学与“迷的一代”
美国文学与“迷惘的一代” 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描写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的精神危机。 五十年代后创作多元化。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一战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这个流派的海明威、福克纳等曾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深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等。 “迷惘的一代”作家虽然流露出浓厚的悲观情调,对战争抱着消极、厌恶的态度,缺乏积极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行动,但他们作品无论在内容或艺术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其中一些作家后来独树一帜,成为现代文学的大师。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 l871~1945)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破产小业主家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青年时期曾任报刊记者和编辑,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其创作属批判现实主义,写出揭露美国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和揭露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及其必然灭亡的长篇小说《欲望三部曲》(《金融家》1912,《巨人》1914,《斯多葛》1947)。 代表作《美国的悲剧》(1925)通过一个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美国梦”)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 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30年代前后以《相持》(1936)和《愤怒的葡萄》(1939)为代表。后者写贫苦农民从风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谷地的悲惨故事。1940年使他获得普利策奖金。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 40年代(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美国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作品《月亮下去了》(1942)、《珍珠》(1947)以颂扬开朗、乐观的生活方式来反衬社会中倾轧和狭隘的现象,中心主题是探讨金钱、文明和人性的关系。 50年代初受生物学“生命循环论”影响,写了《伊甸园以东》(1952)和《烦恼的冬天》(1961),前者描绘了善与恶的斗争,后者描写社会道德的沦丧,表现了作家对美国精神危机的忧虑。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 美国作家,父亲是犹太进口商,15岁时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所军事学校 。 在纽约时开始投稿,42年从军,46年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举成名。 《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虽从未放弃写作,但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 麦田里的守望者 (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反映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和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当时学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后,大中学学生争相阅读,家长和教师也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 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 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展现了霍尔顿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O4-1991) 美国作家。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从小接受正统犹太教教育,学习希伯来文和意第绪文,熟悉犹太教的经典和宗教仪式以及犹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铸就了他作品的重要特色。 15岁开始创作。已创作30余部作品,全用意第绪文写成,大部分译成英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