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人称代词的复数表示法 人称代词“我、吾、女(汝)、尔、其、厥、之”单复数无别,故可以它们来表复数。另外,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侪、属、曹、辈”等词,也可以表示不只一个人,今译为“……们这一类(班、辈、些)人”。所加词均有实义,故和“我们”、“你们”结构、意思都不同。例如: 吾侪何知焉?(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 ,今欲尽杀若曹。(汉书·东方朔传)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后汉书·马援传) 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晋书·孙绰传) 5)谦称和尊称 汉族自古注重礼貌语言,认为用人称代词称呼尊辈或平辈以及自称是无礼行为,因此交谈中为礼貌起见,改用名词来称人称己,称人的为尊称,称己的为谦称。 谦称,一是自己的名;二是自己的身份,常见的有“臣、民、下官、在下、弟子、仆、走、下走、牛马走、妾、婢”等;三是有不好品性意的词语,如“寡人、不穀、孤、鄙人、小人、不才、愚、区区”等。例如: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战国策·秦策) 仆非敢如是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走虽不敏,庶斯达矣。(张衡《东京赋》) 若管晏而休,则下走将归延陵之皋,修农圃之畴,畜鸡种黍,俟见二子,没齿而已矣。(汉书·萧望之传) 尊称,一是对方的字、号;二是对方的身份、爵位、地望,常见的有“君、王、卿、将军、大夫”等;三是有美好品性意的词语,常见的有“子、夫子、吾子、先生、大人、叟”等,四是对方的处地或使命的人,如“陛下、殿下、阁下、麾下、节下、膝下、足下、执事”等。例如: 今子卿知吾心耳。(汉书·苏武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战国策·齐策)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今吾视先生之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战国策·赵策)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梁惠王上) 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战国策·秦策) 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战国策·燕策) 4.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和“孰”。“谁”专指人,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例如: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诗·卫风·河广) 杀不辜者,谁也?(墨子·天志上)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诗·小雅·正月) 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武王子传) “孰”可以指人,也可指事物。意同现代汉语的“哪一个”。一般作主语、宾语,不作定语。主要作用是表示选择。有时不表选择,用法同“谁”。例如: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尽心下) 圣人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史记·黥布列传)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孰与”连用,一可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二可以表反问。 表比较时可译为“与… 相比怎么样”“与…相比谁…” 或“…哪里比得…”。例如: 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战国策·齐策一) 君之圣孰与尧也?(战国策·楚策四) 我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表反问时可译“与谁”或“怎么”。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