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和《雨巷》课件(29页).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戴望舒和《雨巷》 戴望舒(1905-1950) 诗歌创作以抗日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A、前期诗歌: 1922年—1937年。表现个人的寂寞和感伤情绪。隐秘、朦胧。 “旧锦囊”时期:多借景物抒发幽情。注意辞藻的色彩感。对诗体作了多样探求。 《雨巷》时期:语言纯净,运用现代口语,音乐成分加强;诗的意境更富朦胧美。 “我的记忆” 时期 抛弃外在、表面的韵律和格式,追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和神韵。题材上从个人生活中发现诗的材料。《我的记忆》是其代表作。 后期(1937-1945年)诗风发生明显的变化 转向明朗、雄浑的现实主义格调。《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其代表作。 《雨巷》意蕴的多重性 像是现实生活场景,又好像是梦境幻觉。 一种主观情绪→冷漠、凄清、惆怅 一种象征:以朦胧的画面表达一种不确定的主题意蕴。 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形象,受古典诗词的启发。 吸收前人的经验,又有自己的创造。 古诗词中,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 《雨巷》中的姑娘带有更多想象的成分,是真实和想象结合的产物。 《雨巷》的构思和意境受魏尔伦《泪落在我心里》的影响。“泪落在我心里/如雨落在街上/渗透我心房的是怎样的颓丧?”魏尔伦用街上雨滴来比拟泪落在心头,这种象征手法成为戴望舒构成雨巷背景和表达感伤情怀的一种契机。 (三)音节的优美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长短相间又大致匀称。同样的韵脚多次出现。(“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 《雨巷》还学习外国诗歌的技法:同样的字句更迭相现。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彩。 《雨巷》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格律体和自由体结合; 音乐美和散文美结合; 意境和意象结合; * * 雨巷诗人戴望舒 朗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意蕴” “内在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阿布拉姆斯 作品、宇宙(世界)、作家、读者 其一,作品与作家的联系 其二,作品与宇宙世界 其三,作品与读者的联系 中国意境美学 有形(境) 未形(境中意) 无形(境外意), “有形”之物象(景象、形象) “未形”之情思(意象、主体审美体验) 一、爱情层面——爱情的感伤者——爱情诗 从《雨巷》所描绘的特定意象及其与诗人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出发来解读 施绛年 《我的记忆》 “Ajeanne” “给绛年” 《路上小语》、《林中小语》 《闻曼陀铃》《残叶之歌》 《断章》 爱情诗 场景 悠长、寂寥的雨巷 人物 冷漠、凄清、愁怨的“我” 对象 丁香般的姑娘 情绪 失恋 基调 哀怨 二、社会层面——时代的迷惘者——政治诗 从作品与宇宙(世界)关系角度出发去分析 时代的迷惘者 政治诗 场景 悠长、寂寥的雨巷 人物 冷漠、凄清、愁怨的“我” 对象 丁香般的姑娘 情绪 苦闷、彷徨 基调 困惑、幻灭 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 作者 五四时期热血青年 三、人生层面——人生的求索者——哲理诗 从读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去把握 “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 西西弗斯 《雨巷》中“我” 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 与“姑娘”相逢(惊喜)—— “姑娘”消失(失望)—— 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 这一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的隐喻,而诗中的“我”则是人生的求索者。 哲理诗 场景 悠长、寂寥的雨巷 人物 冷漠、凄清、愁怨的“我” 对象 丁香般的姑娘 情绪 欲求不得,可望不可即 基调 无奈 定势 美好事物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 与“姑娘”相逢(惊喜) “姑娘”消失(失望) 再度寻觅(希望飘过“姑娘”) ↓ ↓ ↓ 诗无达诂 三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