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对诗歌内容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后两节相互照应,互为补充,先写外表,再写内心,塑造老马忍辱负重、命运悲惨的形象。 B.诗歌韵脚严谨,音节和谐,形式整齐,具有美感。 C.“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说明老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人欺凌的无奈。 D.“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和“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两句形成对比,表达老马深受沉重压迫而无可奈何忍受屈辱的状况和对前面的路、未来的生活感到绝望的心情。 B 课后作业 1、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再创“当炉女”形象。(保持性格,可适当改变背景,将这一形象融入现今社会。) 2、补充阅读臧克家诗集《烙印》,作读书笔记。 再见 当炉女 臧克家 知识与能力:理解“风箱”意象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领会诗中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本诗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传统人格美,学习劳动者坚忍、苦斗的人生态度。 说明: ??? 《当炉女》是臧克家1932年的作品,臧克家的诗非常讲究格律和表现手法,选用了“风箱”这一物象,主要歌颂了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她身上具有平凡而伟大的性格。臧克家的诗歌内容真实,风格博大雄健,音节自然流畅,布局紧凑,结尾尤其矫健有力。 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他非常善于使用动词来把画面写活。臧克家那个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都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闻一多评价他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诗歌中,诗人勇敢地直面苦难中的平民大众:一方面,他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他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 学习重难点 重点:借助对关键词和意象的分析,了解“当炉女”前后期生活状态的变化。 难点:体会诗人在“当炉女”身上寄托的情感。 说明: ??? 诗歌还是要借助词语构造成的画面来理解的,所以分析“当炉女”丈夫去世前和去世后的生活状态,是理解诗歌内涵的必由之路。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关注臧克家独特的炼字功底,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本诗短小精悍,十二行文字中饱含了诗人的真情。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现代诗歌鉴赏基础,可通过自我阅读,对诗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感觉到“当炉女”前后生活的对比。然而诗歌创作的年代和当代中学生距离甚远,体悟的感情可能不够深刻。所以希望借助反复吟读和体悟的过程,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个体联系性的认知。 访问作者: 臧克家(1905~2004): 臧克家的诗没有爱情,也没有闲情,有的只是生活的烙印,是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苦痛,他是“零距离”地描写那些陷于苦难的平民。他说:“痛苦在我心中打个烙印,刻刻惊醒我这是生活。” 朱自清曾这样评价臧克家:“中国从克家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臧克家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他很善于通过对比凸显人物。初中时候我们学过他一首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诗歌《有的人》。他的诗歌篇幅短小,内蕴却深刻广博。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11.1 《当炉女》是臧克家1932年的作品,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是怎么样一个社会呢?诗人想要借助这首诗歌向大家展现怎样的人生境界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回答这个问题。(教师适当补充平民生活背景:苦难、贫瘠、落后等。) 初步朗读理清结构 1.本诗写了什么内容?前后片之间有何联系?(引入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具有张力的动词来表现人物形象。 ) 2、指名朗读诗歌。感受前后片的不同感觉。(前期贫苦却安详,生活节奏舒缓;后期苦难而坚强,生活节奏急促) 将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交流时候对比前后生活场景的节奏和基调。 3、有人说臧克家的诗歌真实自然,丝毫没有无病呻吟的感觉。他是如何在本诗中做到这一点的? 寻找诗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之。(提点学生特别注意“风箱”。) 3、再读诗歌。风箱是当时农村必须的生活日用品,具有浓厚的生活现场感。想象“风箱”发出的声音的节奏,前期和丈夫沉重的呼吸迎合,后期和小儿的哭闹联合,营造出极其真实的生活场景。 一、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妇女形象? 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