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假借 假借,《说文》说“本无其字,依声相托” 。就是指原本没有这个字,但为了表示这个意思,只好借同音字来表达。如“令”、“长”。 朋,古文凤,象形。 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能,熊属,足似鹿。从肉,?(吕)声。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 ~23~ 参考书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国书店1989年版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一卷《甲骨文字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二卷《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唐兰《殷墟文字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7、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版 8、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9、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0、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版 11、章太炎《文始》.《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版 12、张舜徽《广文字蒙求》,中华书局1972年版 13、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 14、康殷《文字源流浅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24~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 是形成于战国末的《尔雅》。 ~25~ 第二章 训诂学 训诂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的学问。它要应用文字学与音韵学以及古典知识,来解决文献的阅读、诠释问题。 首先,能够正确地理解古籍的意义。比如“不可救药”,“学而优则仕”,“七月流火”,“匆匆” ,(勿勿) ,疆场(疆埸),“口吃 ”等。 《说文》说:“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 《颜氏家训·勉学篇》说:“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 ~26~ 第一节 训诂学的意义 《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 《左传·桓公十七年》:“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孔颖达疏:“疆埸,谓界畔也。” 其次,可以自觉地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如“赤子 ”“礼之用和为贵 ”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等。 ~27~ 其三,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作根本性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知识领域,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胡乱 ”,“窈窕 ” 王建《山中惜花》: “忽看花渐稀,罪过酒醒迟。寻觅风来处,惊怅夜落时”。 白居易《病起》:“病不出门无限时,今朝强出与谁期。经年不上江楼醉,劳动春风扬酒旗”。 ~28~ 训诂学就是要使你,在别人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发现它本不存在问题;别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它存在着问题。 比如《诗经·关雎》篇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又如《诗经·硕鼠》篇,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 。 ~29~ 第二节 训诂学的方法与实践 训诂学的目的约略有三: 一是追求更佳解释。如《礼记·檀弓》的“苛政猛于虎”。 二是追求词义本原。如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一:“ 翁叔平两番访鹤, 吴清卿一味吹牛。” 三是追求矛盾解决。 ~30~ ~31~ 训诂学的方法基本上有四种 : 一、以形索义(形训)。以“晋”字为例。 《说文》作“ ”说:“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据金文作 ,则以为晋字上象二矢,下为插矢之器,象两矢插入器中之形,就是箭的古文。 二、因声求义(声训)。是根据读音寻求文字的意义,这在训诂上使用频率要远高于“以形索义”。如《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赤子”即“尺子” ~32~ 三、据文考义(义训)。是根据文章上下的意思,来判断词义的。 《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劵契而行” 《战国策·秦策一》:“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 ~33~ 四、援事解义。如秦韬玉《采茶歌》说:“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34~ 在训释古书中,除以上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