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言中用法1.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解说 2010年《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B 考纲明确列出了如下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近几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查虚词,涉及的字词有多有少,少则“一字四句”,多则“四字八句”,但基本上都是考查能否分辨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用法的异同。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以前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都引录了教材中的文言文语句,并把它们与试卷所选的文言文语段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由考生来作异同的比较判断。近几年都不这样考了,两句都是课外句子,要求是更高了. 由于这18个虚词是从几十个文言虚词中精选出来的,除了常用在句尾的“也、者”外,几乎都曾在高考中出现过,尤其以“而、其、为、以、因、于、与、之”这几个出现频率最高。 复习时,要把包含每个虚词义项的例句牢记于心,特别是一些不太常见的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从课内到课外的顺利迁移。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见《指南》P138 掌握它们一定要在练习中去落实。 这里介绍另外的知识。 常见双音节虚词列举 1、然后:顺承连词,可理解为先有前面一件事才会产生后面的事,可译为“这样以后”。 2、虽然:“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然”相当于“如此”“这样”,“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这样)”。 3、否则:“否”是“不然,不这样”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否则”可译为“不然就”。 常见双音节虚词列举 4、何况:用于复句的后一句引出进一层的意思不作翻译。 5、何其:副词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 6、得无:副词,表示反问,怀疑或揣测。常与疑问语气词“乎”相搭配,可译为“莫非”“是不是”。 7、庶几:副词,可译为“差不多”。 常见双音节虚词列举 8、无乃:常用于反问句,结尾与“欤…‘乎”配合,表示委婉的商榷的语气,对情况加以测度,跟“岂不’意义相连,可译为“恐怕(只怕)……吧…‘岂不是……吗”。 9、比及:“比”作介词,表示到达的时间或处所,可译为“等”、“等到”,“比及”可译为“等到了……”。 10、不啻:“不止”“不仅仅是”。 11、要之: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可译为“总之’“总而言之”。 常见双音节虚词列举 12、然则:“然”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则”表推断,可译为“那么”,“然则”可译为“这样,那么(就) ……”。 13、足以:可译为“足够用来”。 关于人称代词的各种不同用法 1.第一人称代词 (1)一般的第一人称代词 ①吾:一般作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 的“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但有时也作复数用。是“我们”“我们的”意思。 如:“吾攻赵,旦暮且下。”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我:一般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称自己。 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鸿门宴》) 但也作复数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们”。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③余:同“我”,单数。 如:“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 ④予:同“我”,单数。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⑤朕:古人自称,自秦始皇后专用为皇帝自称。 前者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后者如:坚(符坚)曰:“朕将与公南游昊、赵,泛长江,临沧海,不亦乐乎?” (《淝水之战》) ⑥吾辈:即我们。 如: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狱中杂记》) ⑦吾侪:即我辈。 如:此故吾侪同说书乾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 ⑧吾属:即我辈。 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⑨吾人:即我们。 如: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⑩我辈:即“吾辈”。 如: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与妻书》) ⑥我曹:同“我辈”。 如: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送陈章甫》) (2)第一人称谦称。 ①臣:这是对一般人的谦称。 如: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 古代官吏和百姓对君主的自称。 如: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庖丁解牛》) ②愚:自称谦词。 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 ③仆:自称谦词。 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