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脾胃科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BrianE.Lacy A,FerminMeari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脾虚湿盛证
脾肾阳虚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V诊断标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泄泻(TCD:BNP110),西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CD10:K59.902 )2.有中医特色疗法适应证,无其它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电子肠镜及肠黏膜病理检查;便常规+潜血;球杆比;便培养;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胸部透视或X线片;腹部超声;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筛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消化道造影、凝血四项、甲状腺功能、钡条X透视等。
(八)治疗方案
1.基本治疗:情志调摄、脐部保暖、饮食治疗及不良嗜好戒断。
2.辨证选择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郁脾虚:抑肝扶脾。
(2)脾虚湿盛: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3)脾肾阳虚:温肾补脾。
(4)脾胃湿热:清热利湿。
(5)寒热错杂:平调寒热,益气温中。
3.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2)红外线照射
(3)药物离子导入
(4)中药泡洗
(5)摩腹疗法
(6)提肛运动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腹痛明显缓解,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十)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二、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日≤21天 实际治疗日: 天
时间 年 月 日
(住院第1天) 年 月 日
(住院第2~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进行辅助检查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
□完成入院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II级护理
□普食(清淡软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针灸或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选用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