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人口迁移的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时间划分:永久迁移与季节迁移 ③按迁移方式划分:自发性迁移与计划性迁移、有组织的迁移与无组织的迁移、自愿性迁移与强制性迁移、个人迁移与集体迁移 ④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城市→城市 *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2010年春运,全国道路客运完成客运量22.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7%,创历史新高。春运40天中,全国道路运输日均客运量达到5725万人次,客流最高峰时超过6700万人次,道路运输在春运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旅游、购物、出差等属于人口迁移吗?留学呢?请简单说说理由。 人口迁移两个方面 ①从时间上——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一般在一年以上)。 ②从空间上——迁移,以行政区域界线来区分,而不是距离远近。 (二)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之前---人口迁移集中在旧大陆内部 (二)国际人口迁移 2.新大陆发现之后到二战 主要方向:欧、亚、非 美洲 特点:集团性大批移民 3.二战以后 主要方向:亚非拉等 西欧、北美、大洋洲(澳大利亚) 特点:见课本 (三)国内人口迁移 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阅读课本“国内人口迁移” P12的有关内容以及图1-2-3。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前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特点是什么? (1)清朝以前的人口迁移: ①迁移原因:移民屯边、战争、自然灾害 ②迁移方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③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使人口分布日渐合理,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2)清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人口迁移: ①迁移原因: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生活贫困谋生 ②迁移方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 2.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阅读课本“国内人口迁移” P13的有关内容以及图1-2-4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是什么? 并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改革开放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地区发展不平衡;经商 自发迁移, 流动人口大增 改革 开放后 计划经济体制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移规模小; 频率低 改革 开放前 影响因素 特点 内地→沿海(及沿疆);农村→城市; 大规模“民工流动”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东部派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 流向 中国“民工潮”现象 1.成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田到户),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②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③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2利弊: (利)①为城市提供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②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带回来先进的思想观念。 (弊)①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局部(城市)就业压力; ②民工流入地区常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 年龄 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 性别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家庭和婚姻 其他因素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移民13.5万 环境污染 1840年代爱尔兰水灾,许多农户迁往美国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因素 出国留学,出国就医 教育、医疗 宗教迫害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民族歧视 社会文化 因素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 国家政策 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战争难民 战争 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 政治迫害 政治因素 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 经济因素(主要) 举 例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德国的人口迁移 俄罗斯的人口迁移 日本的人口迁移 西德区 东德区 西伯利亚 欧洲区 本州岛 北海道岛 九州岛、四国岛 美国的人口迁移 东北部 西南 南部 迁入地: (积极)①为迁入地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或高素质人才资源,促进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有利于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开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③有利于改善迁入地的综合环境效益; (消极)④增加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压力,扰乱当地社会治安 迁出地: (积极)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技术和思想文化联系,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消极)③过度的人口迁出使迁出地(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缺乏,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也会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人 口 迁 移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例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频率高。回答下列两题。 (1)20世纪80年代,促使我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与设计指标(上课用).ppt
- 第二章绘图工具的应用.ppt
- 第二章网络营销技术基础.ppt
- 第二章联想集团案例分析.ppt
- 第二章自测习题.ppt
- 第二章花季雨季.ppt
- 第二章营销环境分析22 (2).ppt
- 第二章蔬菜的种子及育苗.ppt
-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翟彦青.ppt
-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硬件.ppt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2025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5年新版教材).pptx
- 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磷酸铁合成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 2024年东盟石油和天然气更新报告(英文版)-东盟.docx
- DB3209_T 1207.2-2022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 第二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范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