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语言不是规范的逻辑语言,无法直接进行逻辑推演,必须将其转化为规范的逻辑语言。 第三,不能用彼 判断主、谓项的 周延性来断定此 判断主、谓项 的周延性。 2.关于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二,我们断定判断主、 谓项的周延性,只是我 们对主项外延与谓项外 延关系的一种认识,而 并不表示主项和谓项所 反映的对象本身之间的 客观关系。 第一,周延性问题是关于一 个性质判断主项或谓项的外 延问题,如果离开了一个确 定的判断,就不存在主、谓 项外延的周延性问题。因此, 我们不能孤立地说一个概 念是周延的还是不周延的。 第三节 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判断,这是一种比较中的关系,是一种联系中的关系,它也是一种简单判断。: 一、关系判断及其特征 1.定义 珠穆朗玛峰比乔戈里峰要高。 某甲和某乙是同案犯。 张三的罪行不重于李四的罪行。 事实胜于雄辩。 区别一个判断是不是关系判断的简单方法: 看这个句子能否分析为表达了一个具有相同谓项的联言判断。如果能,就是联言判断; 如果不能,就是关系判断。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及其特征 3.思维形式 aRb;或R(a,b)。(a与b有R关系) 2.关系判断结构 关系者项 一般用符号“a”、 “b”表示。 关系项 一般用符号“R”表示 量项 表示关系者项的数量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关系的性质 1.关系的对称性 对称关系的普遍性。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 其意义在于由已知一半可以推知另一半。 (1)对称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也一定真, 一般有“同学”、“朋友”、“等于”、“邻居”等等。 (2)反对称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一定假, 一般有“大于”、“小于”、“重于”、“以南”、“以北”等等。 (3)非对称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可能真也 可能假, 表示非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喜欢”、“佩服”、“支持”、“了解”、 “信任”等等 第三节 关系判断 一、关系的性质 2.关系的传递性 自然界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烽火台、无线电、口令、电视游戏。 意义:保真性。 (1)传递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真。 一般有“大于”、“在前”、“在后”、“相等”、“平行”等。 (2)反传递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假。 一般有“父子”、“母女”、“比……早两天”、“迟一个月”、“大两岁”等。 (3)非传递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 那么a R c有可能为真,也有可能为假。 一般有“离……很近”、“认识”、“教唆”、“控告”、“相邻”等等。 本章学习完毕,谢谢! * * * * 第四章 简单判断 教育科学学院 王建全 1.什么是判断(命题)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 命题是通过语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 你吃饱了吗? 没啥吃的,咋吃饱了?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及其特征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张三不是杀人犯。 5是偶数。 2.判断的逻辑特征 一是有所断定。 (一般用是或者不是来连接) 二是有真假。 地球是围绕 太阳运行的。 地球不是围绕 太阳运行的。 “和氏之璧”, “酒尊”, “兽子” 一、判断及其特征 注意:普通逻辑只是从判断形式 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判断的真假 特征,以及各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至于 判断本身的真假,是由实践来检验的。 1.联系 判断是思想内容,也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语言形式,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2.区别 (1)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语句能否是判断,关键看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 ①陈述句一般表达判断。 “所有的法律都是 有强制性的”。 “人民检察院不是 审判机关”。 中国比美国人口多。 二、判断与语句 2.区别 二、判断与语句 ②反问句或者反诘句一般表达判断。 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朋友吗?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③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物作出了判定。例如 这次比赛哪个队胜了? “啊,大海!”; “祖国啊,我的母亲!” “老杨,英雄啊!” 年轻人,不要吸烟!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2.区别 逸马杀犬于道; 有犬死奔马之下; 适有奔马践死一犬; 马逸,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