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征准备阶段1
长征准备阶段 第五次国共围剿战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最终阶段 * (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1934年7月7日 7月15日 7月23日 8月7日 8月12日 8月26日 9月4日 9月间 1934年7月7日 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影响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在军事上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是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北上抗日先遣队 7月1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经长汀、大田、尤溪,于8月1日攻占水口,击溃守敌王敬久部,乘胜追击至福州城下,与敌激战三昼夜,不能攻克福州城,遂移师北上。 《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与一切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时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政权的投降卖国政策,并指出“只有全中国民众的武装的民族革命战争,才能打倒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取得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与保持中国领土的完整”。 7月23日 为了结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的路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令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令红六军团 转移前居住的湘赣苏区 8月7日 红六军团九千七百余人,在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肖克、王震等三人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由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突围西征,开始战略转移。 8月12日 红六军团在桂东县的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肖克 年青时的王震 李达 8月26日 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的蔡家埠,准备强渡湘江。但湘敌刘建绪发现红军渡江意图,急调重兵防堵湘江,并督令湘军尾击红军。桂军廖磊部分两路向道县、零陵地区运动,堵击红军西进。红六军团进不得不放弃原定渡江计划。 9月4日 红六军团在全县以南的界首地区渡过湘江,占领西延县城。 9月间 程子华奉命到达鄂西北地区。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通知活动于院西北的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地区,接受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鄂豫皖地区敌占绝对优势,根据地发生了人力、物力的严重困难,于是决定鄂豫院红军主力作战略转移,到外线开辟新的根据地。是年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离开中央苏区,到鄂豫院根据地工作,传达中央指示。 1933年5月,蒋介石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兼任剿匪军总司令。在调集各路地方军队以后,蒋介石采用了军事顾问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和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的建议,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红军方面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组成的三人团指挥,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命令由红三军团、红19师为主组成的东方军和由红一军团、红14师为主组成的中央军,继续在闽西北地区和抚河与赣江之间地区对国民党军实行不停顿的进攻。但缺乏自动武器、严重缺乏重火力的红军在国军的高大的垒楼、深长壕沟的野战防御工事面前遭受惨重损失。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到最后只有少数城镇还在红军的掌握之中。 1933年9月25日,国军大举进攻黎川,第五次军事围剿战役拉开序幕。三天后国军攻克黎川,虽然红军成功阻止国军向黎川西南挺进,但歼灭国军的战略企图落空。1933年10月9日,红24师向硝石进攻;国军依托坚固堡垒据守,东路红军攻坚数日不克,伤亡惨重。蒋中正看到自己的战术成功之后,于1933年10月17日在南昌行营下达命令;彻底实施战术防守,战略进攻的原则,以求将德国顾问的堡垒战略构想发挥到极致。与之相反的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仍令红军主力插入国军堡垒密集地区实施强攻,进行阵地战。从1933年9月25日到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胜利,反使部队遭受重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1933年12月11日,国军以8个纵队的兵力离开碉堡封锁线,开始第二阶段的攻势。中共临时中央却将命令红军进行战略决战,继续攻击装备精良,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