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的定义及本质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 (范存忠,1985年)的活动,是“从语义到文体两个方面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 Taber, 1969)的活动 翻译的本质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即他的本质是交换,是精神和信息的转换,是信息和信息的转换 翻译的类别和翻译的功能与作用 翻译的类别: 翻译活动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1)从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receptor language)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2)从涉及的语言符号来看,翻译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即通过同一语言中的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外一些语言符号,如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将古英语译成现代英语等)、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即通过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如把英语译成汉语,将日语译成俄语)、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即通过非语言的符号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用手势语解释新闻,用语言符号解释旗语等)。 3)从翻译的手段来看,翻译可分为口译(or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4)从翻译的题材来看,翻译可分为专业性翻译(specialized subject translation,如翻译法律、科技文献、专业学术著、因特网语言等)、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如翻译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和一般性翻译(general translation,如翻译各种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 翻译的功能和作用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翻译也是沟通人类不同文化的桥梁。古往今来,翻译在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传承世界文明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翻译,古希腊文明就不可能融于古罗马文化;没有翻译,《圣经》就不可能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没有翻译,马列主义和西方进步文学就不可能进入中国;没有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就难以被引入我国。“翻译不仅可以拓宽文学经验,丰富民族文化和个人生活,传递信息,而且还能用作政治工具。”(Arrowsmith Shattuck, 1961) 国内关于翻译标准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人物、观点、差异、优点和不足 古代翻译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优点是它可以引入外来语中新鲜的表达法,丰富汉语言文学。 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 鸠摩罗什(天竺,公元344-413)开始提倡意译; 不足,这类翻译标准完全是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曲解原作,添油加醋。 优点,所译英语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或表达法时就可以用到它。 第三阶段在唐朝 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总结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甲午战争后,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其次便是梁启超。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的翻译标准。 优点,这类翻译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 不足,是付诸实践时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 现代翻译史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原则。“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等。这个时期翻译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 优点,这类翻译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