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理学总结要点

毒理学 第一章 食品毒理学基础 基本概念 一、毒物:一般认为,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二、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三、损害作用:外来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 四、靶器官: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一样,往往有选择毒性,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五、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六、选择毒性: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油损伤,而对其它种类的生物不具有损害作用,这种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称为选择毒性。 毒物基本特征: 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 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 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毒性作用的分类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 局部或全身作用 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过敏性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的特点: 影响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缩短寿命。 功能容量降低。 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 某些不利环境影响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非损害作用的特点: 不改变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 不降低功能容量; 不损伤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 在机体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维持机体稳态的能力,不增高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 生物学标志 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 效应生物学标志;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剂 量-反应关系 效应(effect) 是量反应,指接触一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特点:仅涉及个体,即一个动物或一个人; 可用一定计量单位来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 是质反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 特点:1.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 2.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曲线 对称S形曲线 S形曲线 非对称S形曲线 直线 抛物线 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量LD100 半数致死量 LD50: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最小致死量 最大耐受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阈值) 最大无作用剂量 (四)毒作用带:是阈剂量作用下与致死毒作用上限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价外来化合物危险性的常用指标。 安全限值 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以此量终身摄入无可测量的健康危险性。 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intake,TI) 指没有可估计的有害健康的危险性对一种物质终生摄入的容许量。 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系指某一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阈限值 推荐的生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 参考剂量 (reference dose,RfD) 指一种日平均剂量的估计值。 外源化学物存在选择毒性的原因 P20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ADME:分别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DME过程 图解过程 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 生物膜的结构 略 三种转运方式: 1主动转运特点: (1)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 (2)需要载体,转运具极限性; (3)选择性转运; (4)竞争性抑制。 2.被动转运特点:(1)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 膜动转运 胞饮 胞吐 毒物的吸收方式: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其他途径 吸收 多数外源化学物质通过被动转运被吸收; 少数外源化学物质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 机体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