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总复习课件——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四《〈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秋声赋》(共33张).ppt

语文总复习课件——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四《〈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秋声赋》(共33张).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6 必修四(二)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秋声赋》 古代诗文阅读 练出高分  [学案目标] 1.重点掌握两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2.重点掌握“以”作连词和介词的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 基础整合 2 重点突破 3 随堂训练 1 基础整合 解析 A项时代/建立。 B项为……作传/传记。 C项比较。 D项古诗的一种体裁/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 C 解析 A项连词,表因果/表修饰,而。 B项介词,因/给。 C项介词,比/在。 D项副词,正在。 D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 ②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文: 我写这篇序文,既是痛悼死去的先烈,并且用它勉励读这本书的国人。(要点:“国人之读兹编者”,定语后置;勖,勉励) 它用来摧败枯枝零落花草的,正是它秋气的余威。(要点:所以,烈,判断句。) ③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译文: 百种忧虑影响他的心绪,万件事情劳累他的形体,内心有所触动,一定会消耗人的精气。(要点:“感”“劳”的使动用法,摇) 2 重点突破 1.“以”字作连词和介词的辨析、点拨。 (1)辨析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并试归纳其规律。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②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 . ④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⑤初淅沥以萧飒 ⑥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答案 ①②⑥为介词,其余为连词。 . . . 点拨 “以”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兼类虚词,可作连词可作介词。如何辨别这两种用法呢?最简便的办法是:除去表原因的,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是介词。在表原因时,“以”的用法最难辨析。这时,表原因的“以”,后面是分句,它是连词;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是介词。 (2)试用上述方法快速辨析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②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⑤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 . . . 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⑦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⑧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答案 ②③④⑦为介词,其余为连词。 . . . (3)试用此法做高考题(无需上下文)。判断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2014年安徽 第5题B项) 答案 ①不同。前“以”是介词,用,凭借;后“以”是连词,表修饰。  ②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③不同。前“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后“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点拨  ①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一般用法,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例如: a.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b.(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 . . 例a,“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为一般用法;例b,“斗”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出的动作行为,为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甲(主语)思想上、意念上认为乙(宾语)具有某种身份或表现出某种性质或发生某种变化等。一般用法,某种身份、性质或变化由甲(主语)所具有、发生。例如: a.君美甚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例a,“美”这一性质是由主语“君”表现出来,为一般用法;例b,“美”这一性质是主语“吾妻”思想上、意念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表现出来,是意动用法。 ②特性不同 使动用法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意动用法则没有明显的强制性。 . ③种类不同 名词、动词、形容词均有使动用法,而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动词则没有。 ④翻译不同 使动用法一般用“谁使(让)谁怎么样”即“使之××”的格式翻译。如“惊天地”可译作“使天地惊奇”。意动用法一般用“谁认为(感到)谁怎么样”或“谁把谁当作(看作)什么”即“以之为××”的格式翻译。如“吾妻之美我”可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 演练体悟 (1)指出下列句中的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腾蛟起凤: ④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⑤窜梁鸿于海曲: ⑥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无 “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 无 “窜”,使动用法 无 “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动词的使动用法 (2)“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人教社1988年版释“王之”就是“以他为王”。而人教社2000年版释“王之”为“使……为王”。你认为哪种解释正确?为什么? 答案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