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创新

五 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杆菌检测 HIV和HCV检测 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 血型(RH)类型 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抗磷脂抗体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 七 鉴别诊断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HIV,HCV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如SLE,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增生性),近期疫苗接种 肝脏疾病 药物,酗酒,暴露在有毒环境中 骨髓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障,纤维化,巨幼贫血) 近期输血(导致输血后紫癜的可能)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七 鉴别诊断 如果对于一个新疑诊的儿童ITP,即使是典型病例血细胞计数和血片也应该反复重复。以排除一些严重的骨髓异常或是血液学异常,直到明确诊断或是血小板计数恢复发生。 儿童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有时候会误诊为ITP。如果发病在很小年龄,有阳性家族史或是一些典型表现必须疑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八治疗(一线药物) 静脉输入anti-D免疫球蛋白: 对于RH(D)阳性的儿童短期静脉输入anti-D免疫球蛋白,可以导致短期的血小板计数上升。 并且一般耐受性好,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一线治疗方法。 八治疗(一线药物) 泼尼松; 1-2mg/kg/d对于儿童就有治疗反应。大剂量4mg/kg/d连用3-4天被证明可以在72小时内提高72-88%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到50×109/L以上。 因为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泼尼松应该在维持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尽快减停。 八治疗(一线药物) IVIg: IVIg可以使大于80%的患儿迅速升高血小板(24h-4d),目前最初的0.4g/kg连用2-5天的方案已经被0.8-1g/kg的一次剂量所替代,依据短期血小板上升情况可进行重复治疗。 副作用(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在使用1g/kg剂量的第二天最明显。 八治疗(二线药物) 硫唑嘌呤 环孢菌素A 环磷酰胺 达那唑 氨苯砜 吗替麦考酚酯 利妥昔单抗(CD20单抗,美罗华) 长春花碱 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治疗选择 TPO受体激动剂 联合化疗 脾切除手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一 定义与分期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ITP)过去也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是一种获得性的免疫紊乱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孤立的外周血小板减少小于100×109/L 为特点,且缺乏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的或潜在的原因。 一 定义与分期 继发行ITP (secondary ITP,SITP) 除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之外所有ITP称之为SITP,并在SITP后用括号标明引起ITP的原因。如果是系统性红斑性狼疮、HIV 、药物相关的,则分别书写为SITP(狼疮相关性)、SITP(HIV相关性)、SITP(药物相关性)。 一 定义与分期 分期 新诊断的ITP(诊断3月内); 持续性ITP(3~12月内); 慢性ITP(持续12个月以上); 二 流行病学 儿童ITP的发病率约为4.6/10万/年,成人ITP发病率为3.8/10万/年(美国)。目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除了(30-6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余年龄阶段男女性别发病率相似。 典型的成人ITP常隐匿发病缺乏前期的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并且呈慢性病程。而儿童ITP常急性发病占大多数,60%有前驱感染表现。 三 病因和发病机理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原性发生改变,导致自身抗体形成 患者存在T regulatory cells (Tregs)的缺陷导致自我耐受失调从而导致抗血小板抗体和细胞毒T细胞产生。 血小板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的破坏 四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瘀斑或紫癜为首发表现。出血点最常见于下垂部位。紫癜、月经增多、鼻出血和牙龈出血常见,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少见,颅内出血很少发生,但后者常是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 小儿和成人ITP临床表现比较 特点 儿童 成人 发病高峰年龄 2-4岁 15-40岁 性 别 相等 (F:M) 2:6:1 发 作 急(大多数1W) 隐匿(大多2M) 症 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