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要点

名人警句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杜甫)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爱迪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 我爱阅读 “小苗”指苗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指季羡林,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谈话的主要内容。 3.熟练朗读课文,能从对话中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学习文章写法特点。学习名人阅读方法,感受阅读快乐。 学习生字 彭 侠客 péng xiá 嗯 ńg 侠 绿林好汉 三侠五义 彭公案 能文能武 高才生 中西贯通 能文能理  嗯 母语 起码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鼓励 建议 古文观止  21世纪 读词语,交流词意 读一读,说一说: “小苗”和“大树”主要谈了什么? 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 2.同桌之间模拟访谈,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谈一谈: 季羡林老先生对于读书和学习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要求: 1.划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 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感悟写法: 1.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进行访谈要注意些什么。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7 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pǒ luo)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11 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