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课件.ppt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荷塘月色》课件要点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绪变化! 在归纳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线索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心里颇不宁静 观赏 《荷塘月色》学习重点 揣摩语言题:研读课文第4、5、6段,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比喻 2、拟人 3、通感   二、品味准确传神的动词的表现力   三、揣摩叠音词的表达效果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效果:   (1)我老家屋后有一口池塘,每年一到夏天,池塘里满眼都是密密的荷叶。荷叶长得很高,叶子又大又圆。在茂密的荷叶中间,零星地开着几朵白花,有的全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一阵微风吹过,隐隐约约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真是美极了!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文学语言(散文化语言)的艺术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修辞作用——对语言进行修饰,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优美,“文采飞扬,好读好看” 2、表达作用——描摹事物的特点更具体、准确、贴切,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用文字画画” 3、抒情作用——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显得含蓄典雅,“感情藏在文字背后” 一、品味下面各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品味下面各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4、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二、赏析下列句子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二、赏析下列句子中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赏析下列句子中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袅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羞涩”指难为情。用这两个词巧妙地形容了荷花饱绽盛开与含苞欲放两种美好姿态。 2、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肩并肩”生动地描写出荷叶相连的茂盛姿态。 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虚写流水:流水无声,却又好像饱含情意。 四、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使难以描摹的嗅觉形象化了。而且“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另外,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树影本是宁静的,但光与影的白黑变幻,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五、找出文中的叠音词,试品析其中三例的表达效果。   大量叠音词的使用,不仅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而且使得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蓊蓊郁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茂盛,渲染了幽僻寂静的氛围。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引用《江南曲》中的“莲叶何田田”,描绘了莲叶之多,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象。   “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富于节奏感。 四、小 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和苦闷的心情。他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又不可排遣心中的忧虑,故只能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文章写出了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矛盾及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朗读课文 1、颇(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