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时期知识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时期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 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隋唐时期的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政治---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3、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称为“贞观之治”。 5、评价唐太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教材p26“自我测评”: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 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 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 “贞观之治”的原因。 “时会”方面: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选官制度、 民族 融合、文化进步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起义等合力反抗下顷刻分崩离析的教训,使唐朝统治者被迫采取让步政策。此外,统治者急需稳定统治秩序,所以被迫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 四、唐朝后期的局面 1、安史之乱(755-763) 2、藩镇割据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 农业: 曲辕犁 手工业: 商业和城市: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 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各港口城市“蕃 客”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隋唐时期的文化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 * 印刷术 火药 发明 绘画和书法 艺术 文学 瓷器出口 “市” 南北经济往来 大都市 镇 商业 丝织业 陶瓷业 手工业 农业 诗歌 传奇 文化 生产工具:曲辕犁 筒车 经济 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藩镇割据 民族关系 政治 秦朝:皇帝制度 中央官署的确立 地方制度 西汉:汉高祖—郡国并行 汉景帝---评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 措施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名称、职能、相互关系、作用 皇 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主要事件 三、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法律---《唐律》 选官---科举制 民族关系---兼容并蓄 对外关系---博大开放 要求:内容和作用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唐律残片 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存百姓”的思想 知人善任 兼听纳谏 要求:唐太宗的言论 主要举措 4、贞观后期的问题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 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 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中 国古代史上的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 的时期。 史实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君,舟也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