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对挫折与自我超越 健康的心理素质 从宏观来看,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以及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的社会变革时代。 从微观上看,大学时代是人生心理上的“断乳期”,经历由依赖、依存向独立自主全面过渡的发展阶段。因此,心理健康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个性的含义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带有本人的特点,而且这些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还会以某些形式固定下来,使这些特点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 如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心理学上把在某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作个性(Individuality)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用到人格personality)这个词。人格这个词源自拉丁语persona,其含义最早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又指演员本身和其所扮演的角度。据现代心理学研究,人格和个性两个词含义是一致的。 一个人的个性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的,生而有之,这部分极其稳定,如气质; 另一部分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也较稳定,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变化,如性格、能力等 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 内倾型和外倾型 B 以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外倾性和内倾性等指标可以将气质分为以下四种: 多血质(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活泼好动,敏感,反应速度快,热情,喜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志趣易变,具有外倾性 ) 胆汁质(偏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粘液质(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注意力不易转移,具有内倾性。 ) 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是以情感体验深而持久、动作迟缓无力为特征的。偏于这一类型的人大都反应迟缓,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秋毫细末,具有内倾性。) *气质无好坏之分。应善待、自己利用我们自己的气质。 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热情、诚恳、有干劲、易于合作、有责任心。 冷漠、伪善、孤僻和不负责任。 但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比气质有更大的可塑性。是长期现实生活中慢慢形成的。1 家庭 2学校教育 3 文化背景 性格的分类 在认识方面:具有科学的思维、敏锐的感觉、良好的自我意识等。正确的认识自己。 情感方面:要有高尚的情感情操、广泛的爱好兴趣、乐观而稳定的情绪等。 意志方面:具有坚定的目的性、坚韧性、顽强性和高度的自制力等。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一)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首先,气质给性格特征全部“打上烙印,涂上色彩”。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气质“赋于每个个体的全部活动以一定的外貌”。 另外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 (二)性格对气质的影响 性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造某些气质特征,起码可以起掩盖作用。 再说,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具有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案例: 回归心理 自卑与怯场 错误的表现方式 丧失活的勇气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他对人类思想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的区分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组成部分必须是均衡、协调的。 比如“压抑”一些来自本我的冲动。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 (对死的畏惧)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由美国的埃利斯创立,也称认知疗法。 他认为人既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不合理的。 ———— ABC理论: A 指诱发性事件,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其行为的结果。 人们易有的不合理情绪 1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个人必须受到他人的接纳、支持和爱护,即我们经常认为我们的观点必须被别人接受。 2 一个人要想有自我价值,他必须无所不能,而且在行为表现上要十全十美; 3 在生活旅途中逃避责任与面对现实两方面,前者比后者容易; 4个人所希望的事不能如愿以偿时,那将是可怕的伤害; 5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2301∕T 75-202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办理规范.docx VIP
- 《哪吒之魔童闹海》开学第一课收心哪吒2主题班会ppt课件(图文).pptx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山西版(2017)第二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SSF危机干预-风险评估-稳定化表.pdf VIP
- WS_T 402-2024 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pdf
- 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低压电工考试题库.doc
- 膜分离技术课件.ppt VIP
- 硫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 ISTF16949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doc VIP
- DevOps的构建之路与案例分享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