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宋词 第一章 词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词的产生和演变 一、词的名称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说明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 词的别称很多:乐府:词最初能合乐,故有此称。如苏轼有《东坡乐府》,宋人把它称之为“近体乐府”。如欧阳修词三卷称为“近体乐府”。也有叫“倚声”,或“歌曲”的,宋姜夔词集叫《白石道人歌曲》;也有叫“乐章”的,如柳永词集叫《乐章集》。还有叫“琴趣”的,如黄山谷有《山谷琴趣外编》。 长短句:因句子长短不齐,故有此称。宋秦观词集叫《淮海居士长短句》。 诗余:因它是在诗之后发展起来的,与近体诗有密切关系,故有此称。宋宁宗庆元间编有《草堂诗余》(传为胡仔所编,不可信) 语业:《碧鸡漫志》卷二说:“陈无己所作(词)数十首,号曰语业。”杨炎正词集号曰《西樵语业》,名称多达20余种。 在之众多名称中,词是正名、通名,是曲子词、曲子的简称。其它均为别称。什么是词?王力先生定义为: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但必须加上一句:它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词的起源 1、关于词的起源有各种看法。 ①或云南朝乐府里某些歌辞即其雏形。如梁武帝萧衍有六首乐府、《江南弄》、《龙笛》、《採莲》、《凤笙》、《采菱》、《游女》、《朝云》。 如武帝《江南弄》云:众花杂色满上林,舒芳耀绿垂轻阴,连手躞蹀(xièdié)舞春心。 舞春心,临岁腴(yú)。中人望,独踟蹰。 沈约亦有《江南弄》四首,调格字句全同,并同有转韵。可知《江南弄》已成定格,诸家所作,都是依其调而为其辞者,与往昔乐府诗不同。故认为填词萌芽于齐、梁时代。 ②产生于隋代。此说较流行和普遍。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张炎《词源》卷下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如《河传》和《杨柳枝》两调,前者乃“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碧鸡漫志》),后者乃是“亡隋之曲”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这两调可能是隋代民歌,可见词起自民间。 ③认为产生于唐代。 如南宋朱弁《曲洧旧闻》说:“词起于唐人,而六代已滥觞矣。”刘大杰认为“词出于乐府与由于唐代近体诗变化而来的一两说最有力。”认为既产生于六朝乐府而变出于唐。 2、词的产生与音乐有关。 隋唐时期,音乐有三个系统——雅乐、清乐、宴乐。 雅乐是《诗经》所配的古乐; 清乐乃汉魏六朝乐府诗所配之乐。 宴乐(又称燕乐、讌乐)是唐代从西域传进的乐曲。其乐器以琵琶为主。。 琵琶四弦二十八调,音域宽广,表现力富丰,故能以压倒优势取代从容舒缓的雅乐和清乐,并吸引诗人纷纷为之作词应歌,词就是为配合这种燕乐而创作的 《旧唐书·音乐志》:“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可见正是这种胡类新声和里巷俗曲之结合,促成了词的真正兴起和发展。 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与以往的诗歌的区别: 先秦时,以乐从诗,乐曲形式由诗之抒写情志的需要和体制所决定; 汉至六朝,采诗入乐,主要入乐歌诗都必须依据曲题、声调、乐谱,经过协乐方可演唱。唐代的五七言绝句,诗乐的结合方式大多是“选词以配乐”。 唐宋词则是“由乐以定词”,即本备曲度,词人根据乐曲的旋律、节拍要求填上歌词。最初依曲填词,词意与调名统一, [河渎神]是祭赛河神之曲,所填词亦与赛河神有关。初期小令,多为应歌而作,文句简明、词意一看便明,无需再加题目。后来词的作用扩大,意境题材繁复,于是作者有必要再加一个词题或词序以说明词的创作动机及内容。前者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者如姜夔[杨州慢]、[齐天乐]等词均有较长的序。 3、词的产生与长短句有关。 乐曲需要与词相配,繁复多变的燕乐曲调与整齐划一的五七言诗的整齐句式矛盾,因此采取加和声和衬字的办法来填补节拍,后来有人把无意义的和声(即泛声)、衬字写上有意义的文词,因此,长短句应运面而生。 朱熹《朱子语类》云:“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逐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长短句在诗经、乐府里大量使用,和声魏晋时就有。 传为曹丕作的《上留行行》《瑟调》就用了和声: 居世一何不用,上留田。富人食稻与梁,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上留田。贫贱一何伤,上留田。禄命悬在苍天,上留田。今尔叹惜,将欲谁怨,上留田。 上六处“上留田”意义不在,但在音乐上起了和谐划一的作用。但这还是词。当然,“和声”和“泛声”还不足以解决胡乐与诗的矛盾,于是“依曲拍为句”便成了词与音乐的结合方式。 三、词的体制特点 词“依曲拍为句”的独特体制有如下特点: 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每首词都有词调,每个词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