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 (2).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竖曲线 1 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 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教学内容: (第11讲) 重点解决的问题: 1. 竖曲线线形有何特点? 2.怎样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 3. 怎样计算任意点设计高程? 4.3 竖曲线 4.3.1 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 α1 α2 ω i1 i2 i3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 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通常用坡度值之差代替,用ω表示 ω=α2-α1≈tgα2 - tgα1=i2 - i1 ω0:凸形竖曲线: ω0:凹型竖曲线 凹型竖曲线 ω0 凸型竖曲线 ω0 竖曲线的作用 (1)缓冲作用:以平缓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的冲击。 (2)保证公路纵向的行车视距: 凸形:纵坡变化大时,盲区较大。 凹形:下穿式立体交叉的下线。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的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竖曲线的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 《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 特点: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 竖曲线在变坡点两侧一般是不对称的,但两切线保持相等。 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A B A B 式中:R——抛物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 i1——竖曲线顶(底)点处切线 的坡度。 4.3.2 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1.竖曲线的基本方程式: (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 (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x 切线纵坡:竖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1)竖曲线长度L L = xB – xA = Ri2-Ri1 =R(i2-i1)=Rω (2)竖曲线切线长T: T = T1 = T2 (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下半支曲线的竖距h: 若设计算点离开竖曲线终点的距离为 x’,则 x’= L – x 2.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h x (4)竖曲线外距E: 上半支曲线x = T1时: 故 T1 = T2 = T E1 = E2 = E 下半支曲线x = T2时: x h x (3)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S 4.3.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依据: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满足视距要求为主。 (1)当L≥S时:视距长度 S=d1+d2 1.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1.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2)当LS时:视距长度 S=t1+L+t2 A B S 令 最小半径: 当采用停车视距, 当采用会车视距时, 当采用超车视距时,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3秒行程 。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引起的冲击力。 确定凹竖曲线半径的依据: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 。 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另一种算法: 离心加速度: 根据试验,认为离心加速度应限制在0.5~0.7m/s2比较合适。但考虑到不因冲击而造成的不舒适感,以及视觉平顺等的要求,我国《标准》规定采用a=0.278 m/s2 根据试验结果,将F/G控制在0.025之内就可以满足行车安全和舒适的要求。 《标准》按离心加速度a=0.278 m/s2 制定了凹竖曲线最小半径指标(F/G=0.0284)。 (1)凹竖曲线半径: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 确定凹竖曲线半径的依据:以离心加速度为控制指标 。 2.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长度,除满足缓和离心力要求外,还应考虑两种视距的要求: 一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前灯照明应有足够的距离; 二是保证跨线桥下行车有足够的视距。 (1)凹竖曲线半径: 《标准》规定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3s行程要求 。 (2)凹竖曲线最小长度: 4.3.4 逐桩设计高程计算 变坡点桩号 BPD 变坡点设计高程 H 竖曲线半径 R (1)纵断面设计成果 H R (2)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变坡角ω= i2- i1 曲线长:L=Rω 切线长:T=L/2= Rω/2 外 距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