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PDF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概况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于2002
年11月11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由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
清华大学共同建设。于2010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验收,正式挂牌
运行。
二、实验室定位和主要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发展生态化工业的战略目标,面向国际竞争,针对国
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生态化工业发展模式,开发生态化工艺及其关键链接技
术,建立生态工业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主要研究方向:
(1)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
(2)生态工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3)生态化工艺与链接技术;
(4)资源节约与物质循环;
(5)生态工业技术评估与系统集成;
(6)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规划。
三、人员队伍和科研条件
(1)人员队伍
重点实验室由学术委员会和5个研究室组成。
5个研究室:
(1)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研究室(依托东北大学,三方共建)
(2)生态工业规划研究室(依托中国环科院)
(3)生态化工艺与链接技术研究室(依托东北大学,三方共建)
(4)资源节约与物质循环研究室(依托东北大学)
(5)生态工业技术评估与系统集成研究室(依托清华大学)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固
定研究人员38人,其中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
教授13人,讲师5人。研究人员覆盖热能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生态
学、材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等学科,学术队伍结
构合理、学科覆盖面广,成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研究生
培养能力。
(2)科研条件
经过几年建设,重点实验室已经具备较完善的实验手段、设备及相关科研
条件。
现有办公场所及实验室合计约2800余平方米,其中,东北大学约2100
平方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约360平方米,清华大学约400平方米。实验设
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近三年来科研经费约2500万元。可以完成能源转换、
环境监测、生态化工艺开发、工业系统集成与分析、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工业
过程节能减排和能源流网络建设、工业产品生态效率评估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和
科研开发。同时具有供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使用的计算机工作站、数据库、过
程模拟和优化软件、复杂系统分析软件以及数十台微机等。研究工业环境问题
的测试手段基本完善。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长期从事冶金、化工、节能技术、
环境工程及工业生态园规划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实验室拥有各类设备200余件,其中万元以上的有80余件,主要有激光
多普勒测速仪、热线风速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原子
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工业分
析仪、工业天平、量热仪、高速CCD摄像机、超声波流量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热像仪、烟气分析仪、煤气分析仪、高温炉、气化炉、管式炉、箱式电阻
炉、真空-保护气氛高温烧结炉、电热干燥箱、纯水设备、燃烧效率分析仪、
尾气处理装置、智能温度测试仪、火焰检测系统、烟气采样器、粉尘采样器、
TOC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彩色电视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
微生物发酵设备、废水好氧-厌氧处理设备、高压反应釜、1/10000精密电子
天平、BOD测定仪、电除尘器装置、破碎机、球磨机、液氮容器、静电分选机、
磁选机等。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重点实验室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基
础性、跨学科、开放性的研究机构,成为我国工业生态学领域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国内从事生态工业与环境保护研究的中心
单位之一。
四、主要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
重点实验室坚持科学研究首先服务于国家大目标,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
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导向,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
“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
家级课题百余项,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和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