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ppt

  1.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5)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 2000年的调查: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对学生终身发展基本素质的认识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对公布考试成绩的感受 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 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 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 管理权高度集中、统一,学校自主权不足。 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文、理两条路径选择课程,同一路径的学生只能按同样的要求、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参加同一张试卷的考试。 问题 实践能力 创造性 好奇心 兴趣爱好 自尊 自信 人生观 价值观 …… 二、高中课改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一).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 (二)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三)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样的功能定位,跳出了长期困扰高中教育的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新理念。 义务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 素质为基础 高中教育——准定向教育——以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基础 高等教育—— 定向教育 —— 以专业教育 为基础 核心素养: 民族精神 社会责任感 科学与人文素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人生规划能力 团队精神 国际视野 社会责任感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具有团队精神; 自觉维护国家尊严, 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具有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价值判断能力 : 对是非、善恶、美丑独立地做出正确判断与选择; 理解生活的意义, 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人类文化的遗产, 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批判性思考: 收集与判断、分析与处理信息; 养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能够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 具有坚持真理、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