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0课《寓言四则》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

第30课《寓言四则》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向 这件事 回答 的 劳动力 在 翻译3 派遣 这里指“节省” 这里指“发现”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 一、课文引入 听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吗? 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吗? * *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 和 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学习指导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你认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人?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 和 狮子 学习指导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寓意? 《蚊子和狮子》 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 蚊子: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蚊子和狮子》 思考: 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而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动作。 《吕氏春秋》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顺接连词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住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讲述 使听见 向、对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这件事 全国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 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 *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