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07人教课标][课件4].ppt

第3课宋明理学[07人教课标][课件4].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名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 第3课 宋明理学 宁远一中2010级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2、两宋社会矛盾激化,需要儒学复兴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 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新儒学 ,即程朱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指宋及之后,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1、含义: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代表人物 ②主张 程颢、程颐 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A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真理。体现在社会观念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即是人性。 B、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去把握“理”,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验和最终贯通先天存在的“理”。 C、认为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如果人的私欲和准则冲突,则应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探究学习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思想主张? ●一粥一 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礼即理也。 ● 活到老,学到老 ●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百学须先立志。 ●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3、影响 ②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成为南宋 以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③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三、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1)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1、代表人物: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的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 者进行斗争。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