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第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思 分析史料时注意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史料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①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实质: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③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④特征: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主题二 大众传媒的作用 史料  至于乙未之岁,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而发挥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议论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思之机关。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郡县制 分封制的弊端   导思 史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革命报刊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发展,与戊戌变法时期相比,留学生在国外兴办报刊成为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传扬________思想,报刊成为国外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和武器。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民主义 考能提升 选择题型6 表格类选择题审解支招   [2012?四川卷]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返回目录 高考命题研析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精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史学研究方法。由图表信息可知,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傅斯年的理论,由吴虞一个人的资料不能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少。故本题选择C项。 [考能]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 [技巧] 解答表格类选择题,首先,看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其次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按表中所给信息进行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 返回目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命题研析   据以上思路,我们先看材料,从材料中理解了史学家傅斯年这句话强调的是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的深层含义,其次看表格反映的问题,最后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的就是C。 返回目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命题研析 —— 考 向 预 测 ——   例1 [2012?浙江卷]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返回目录 第21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命题研析   C [精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时间看,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刚刚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