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课程教学。 (一)本课程的讲授方法 阐明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由文化现象至文化精神地阐释中国文化;有必要的话,进行一些中外文化的对照和评述。 时常组织讨论一些基本问题,了解、理解、反思、分析中国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及其本质。 兼顾知识与思想 了解——理解——反思——分析 求真与求解相结合 (二)本课程的讲授内容 讲授时,以中国古典诗词为线索,结合艺术特征有所侧重和补充; 涉及的知识点美学、古典诗词的现代性特征、意境、赋比兴、传释学、意象、诗词文体、诗词风格特征、词的特美、诗词的接受美学等; 时间上:过去、现在、未来; 空间上:中西文学的联系。 (三)本课程的考试方案: 考试方法:随便读书;界定范围;课堂写出大作业。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点名、提问、讨论) (30%),考试成绩(70%)。 (四)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培恒:《中国文学史》(上、中、下),复旦大学出版社。 3.林庚:《中国文学简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4.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 《迦陵论词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5.缪钺:《缪钺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6.顾随:《顾随全集》(4册),河北教育出版社. 7.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 。 8.蒋勋:《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中信出版社。 9.(美)宇文所安:《追忆》、《迷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0.(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增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一讲 诗词的赋、比、兴 一、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二、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 剧本、寓言童话等 。 胡适《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语言文字 就是人类达意表情的工具;达意达的好,表情表的 妙,便是文学。” 三个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 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 鲁迅:“用那么艰难的文字写出来的古语摘要,我 们先前也叫‘文’,现在新派一点的叫‘文学’,这不是从 ‘文学子游子夏’上割下来的,是从日本输入,他们的 对于英文Literature的译名。 ” 三、文学史观和文学性 (金)刘祁:“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也。” 中国文学史观的奠基者 (明)胡应麟:“自春秋以迄胜国,概一代而置之, 无文弗可也。若夫汉之史,晋之书,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则皆代专其至,运会所钟,无论后人踵 作,不过绪余。即以马、班而造史于唐,李、杜而掞 诗于宋,吾知有竭力而亡全能矣。 ” (明)茅一相:“夫一代之兴,必生妙才;一代?之才,必有绝艺;春秋之辞命,战国之纵横,以至汉之文,晋之字,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是皆独善 其美而不得相兼,垂之千古而不可泯灭者。 ” (清)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舍其所胜以就 其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 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 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 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 ” (清)王国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 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 以上文学史观的缺陷是什么? 袁宏道:“夫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 薄。” 胡适:“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 也。……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 余虹等人:“在严肃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衰落、 边缘化的同 时,‘文学性’在疯狂扩散。所谓‘文学性’的 扩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或者说有两个方面的表 现):一是文学性在日常生活现实中的扩散,这是由于 媒介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出现、消费文化的巨大发展及 其所导致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实的符号化与图像 化等造成的。二是文学性在文学以外的社会科学其他 领域渗透。” 2015年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大卫·辛普森、乔纳森·卡勒等学者:“文学可能失去了其作为特殊研究对象的中心性,但文学模式已经获得胜利;在人文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