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名词词头词尾的发展之我见.docVIP

关于汉语名词词头词尾的发展之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汉语名词词头词尾的发展之我见 词头即前缀,词尾即后缀,一般均不表示什么含义,只起一定的补充音节的作用。有些词头、词尾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汉语词缀研究的对象是汉语附加式构词。汉儒在注疏中已有所涉及。唐宋而下,尤其是清代,注释家们、语言学家们的研究渐次深入。《马氏文通》以降,杨树达、王力、吕叔湘等先生厥功甚伟。八十年代迄今,汉语词缀研究进展更快,不管是汉语词缀理论的认知还是具体词缀的辨析都有了可喜的成就。汉语名词词头词尾属于汉语词缀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隶释》是洪适研究碑刻文字且主要是汉代碑刻文字的著作,从这本著作中可知,在汉代,称谓上已有加“阿”的习俗,“刘兴阿兴”、“潘京阿京”、“仲东阿东”、“仲阿同”、“仲阿先”是在明前加阿字,“闾巷之妇,以阿挈其姓”是说在姓前加“阿”字(这一句话尤有意义:“闾巷之妇”是说平民百姓,甚至于文盲都在姓氏前加“阿”字,说明“阿”在当时是个十分普及的俗语词),“夏侯阿升”是说本名叫夏侯升,为了和前边的“北宫世平”语言上整齐,于是配上一个“阿”字变成了“夏侯阿升”。洪适对名词词头“阿”的认识是很明朗的。 无独有偶,洪适之弟洪迈在《容斋三笔》中对“老”的叙说也为我们研究名词词头有所启发。东坡赋诗,有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如《寿州龙潭》云:“观鱼并记老庄周”,《病不赴会》云:“空对亲舂老孟光”,《看潮》云:“犹似浮江老阿童”,《赠黄山人》云“说禅长笑老浮图”,《元长老衲裙》云“乞与佯狂老万回”``````是皆以为语助,非真谓其老也,大抵七言则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则于第三字用之。若其他错出,如“再说走老满”,“故人余老庞”,“老濞宫妆传父祖”,“便腹从人笑老韶”,“老可以为竹写真”,“不知老奘几时归”之类,皆随语势而然。白乐天“每被老元偷格律”,盖亦有自来矣。 下面系统的来分析下名词词头词尾的发展。 一、名词词头的发展概况 (1)先秦时,有的名词带有词头 “有”,此外还有“于”、“句(gōu),秦汉后名外不用了。先秦时已出现了名词词尾“子”。 (2)到了中古,一是系词“是”的广泛运用,名词作谓语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名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头词尾上。汉代产生了词头“阿”、“老”,中古时应用范围扩大;六朝以后产生了新词尾“儿”和“头”。 (3)近代产生了名词和代词的词尾“们(每)”。唐代以前,汉语的名词和代词没有数的区别,从唐代开始,名词和代词出现了表复数的词尾。 二、名词词头举例分析 1、名词词头“有” (1)经常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前面:如“有虞氏”、“有熊氏”、“有巢氏”等,《尚书》中有很多的例子: 何忧驩兜,何迁乎有苗?《皋陶谟》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汤誓》 ? 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君奭》 ? 有殷受天命唯有历年。《召告》 ? 发彼有的。《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 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并不能说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加“有”,但是有个别名词总是和“有”粘合在一起:如“众”: 今尔有众。《汤誓》 乃正厥位,缓爰有众。《盘庚》 2、名词词头“阿” ⑴、词头“阿”最初用作疑问代词“谁”的词头,“阿谁”可能是从《诗经》中的“伊谁”变来的: ?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诗经?小雅?正月》 ? 伊谁云从,惟暴之云。《诗经?小雅?何人斯》 汉代以后,“伊谁”变成了“阿谁”: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乐府?十五从军证》 ? 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庞统传》 ⑵、以后“阿”用途渐大,人名前面开始加“阿”,主要是小名前:《汉武故事》中有“阿娇”,但该书年代不可靠。但曹操小字“阿瞒”,刘禅小字“阿斗”。 (涂宗涛考证应为“阿升”。)其他例子: ? 见阿恭,知元规非假。《世说新语?雅量》 ⑶、?阿?可用于亲属称谓前: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词》 ? 孝琬呼阿叔,帝怒曰:?谁是尔叔?。《北史?河间王孝琬传》(清皇室中有?阿哥?) ⑷、?阿?可用在人称代词前: ? 阿你酒能昏乱。王敷《茶酒论》 ? 登阿侬孔雀楼。《异苑?鬼仙歌》 阿连才悟如此。《南史?谢灵运传》 ⑸、现在北京话里“阿”字少见,只有受方言影响的“阿姨”、“阿婆”等少数几个。粤方言中“阿”还可以用在姓氏和排行前:“阿王”、“阿刘”、“阿三”。 3、名词词头“老” ⑴、词头“老”来源于形容词“老”,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逐渐虚化为词头。 词头“老”字可用于人或动物两个方面。这两种“老”都是在唐代产生的。某些称谓名词前加词头“老”,如“老姊”、“老兄”,也见于唐代的史料。 先秦秦汉时期的“老”,还有实义,不是词头: 齐宣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世纪?孟荀列传》 ? 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唐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