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docVIP

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doc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doc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doc

刘铭传的文化素养与其在台湾文化教育之建树 淮军名将刘铭传,1884年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入台抗法,到台后不久授“福建巡抚”,次年中法战后台湾建省,首任“福建台湾巡抚”。其抚台7年中,举凡抗法保台、办防抚番清赋、修建铁路电报、发展海陆交通、创设邮政、振兴商务、整顿基隆煤矿、兴办工业等伟业,百年以来,受到学者高度评价和颂扬。但对他在文化教育方面之建树,却较少关注和评论。很多人可能认为他是个没有学历的武将,文化素养不高,甚至是个大老粗。在影响很大的《剑桥晚清中国史》中,就说他是个“目不识丁的赳赳武夫”⑴。这实在是很武断很不符合实际的片面之见。笔者拟就刘铭传的文化素养和他在台湾的文化教育方面之建树,谈一点粗浅之见,仅以就教大家。   自学成才的儒将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谥壮肃,号大潜山人。自幼家贫,父母和五个兄长皆务农为生,因为他是父母最小的儿子,偏爱一点,跟族侄刘盛藻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很早就辍学,但他也因此打下了自学成才的基础。纵观刘铭传的一生,我们完全可以说,他是个自学成才的儒将。他后来在台湾所做出的非凡成就,决非偶然,而是与他一贯的刻苦学习所形成文化素养有着必然的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文化和教育方面。   刘铭传聪明好学,少有大志,“尝登大潜山,叹曰: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喜读医药、壬奇、占侯、堪舆、五行之书,犹好兵家言”⑵。乡人传说,他幼小时常带一帮小伙伴模仿书上故事演习领兵打仗。长大后他曾说自己梦中与虎相博,乡人因此都传说他是“黑虎星”,他结伙贩私盐、杀土豪上山安营扎寨、兴办团练,一呼百应。其实这些都是仿效书上古人故事,利用奇异传说制造个人迷信来号召群众,初步表现出他的机智。   淮军攻下常州时,当刘铭传看到被士兵当马槽使用的“虢季子白盘”,底部有古文字,“读之不能尽晓”,意识到“非寻常物也”,秘运回家,后来又多方找到金石学家吴云的考释,自写“跋语”,编印成《盘亭小录》⑶一书,昭示世人,并在故居刘老圩造“盘亭”珍藏。即已显示出他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物鉴赏能力。   同治五年,在镇压捻军的戎马生涯中,刘铭传出人意料地编辑一卷诗集《大潜山房诗抄》,收录自己几年来的诗作114首,曾国藩序言曰:“省三所为七律,往往以单行之气差于牧之为近。”“省三用兵亦能横历捷出,不主故常。”⑷将其诗风比之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亦与其独特用兵风格相类。这个评价颇为难得。此诗集两年后刻板印行,成为淮军诸将第一本诗文集,名噪一时。刘铭传因此获得“儒将”的赞誉。连帝师翁同和也说他是“淮军中的名士”。   刘铭传后来在辞官归家闲居期间,优游山林、啸傲江湖的同时,仍刻苦读书,尤其是悉心研读西方书报,萌发了改革思想,使他对天下大势的认识超越时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某日在南京的宴会上,刘铭传对诸“名士”说:“公等识之,中国不变西法,罢科举,火六部例案,速开西校,译西书,以励人才,不出十年,事且不可为矣!” “当时举国宴然,诸名士咸咋舌。”⑸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刘铭传后来在台湾推行改革新政尤其是兴办新式教育的思想基础。   光绪六年,刘铭传应诏入京,筹划对付俄国侵伊犁事。但他乘机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⑹,最早在中国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和规划。结果引起一场激烈的大讨论。虽然守旧派意见仍占上风,导致刘铭传又一次愤而辞归,但这个奏折议论精彩,影响深远,在朝野皆有不少知音,也成为后来刘铭传在台湾修造铁路的滥觞。   光绪十年(1884年)刘铭传受命入台抗法,他并不是单纯地考虑一地防务,而是认真思考海防大局,趁陛见之机,给朝廷上了《遵筹海防讲求武备折》。此文议论比《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更加精彩,开头就对外侮日盛及“言和”、“言战”两派的得失作了精辟论述和尖锐的批评:   “窃自泰西各国争开商埠以来,或占海疆,或吞藩属,无端欺藐,遇事生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当外患纷来,言战言和,纷纷不一。言战者,当审兵将是否可战,器械是否可战,炮台是否可战,兵船是否可战?空谈无补,后祸焉穷!言和者,当思伊犁和而兵费倍偿,天津和而义民受戮,台湾和而琉球坐失,越南和而藩服无存。剜肉补疮,欺凌胡底?”⑦   这些足以令人振聋发聩的生动、客观、辩证的议论文字,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清流派”、纯粹从主观愿望或个人关系出发而固执己见的“主战派”“主和派”名士高官难以望其项背的!更难得的是刘铭传接下来“敬陈十条”的具体措施,成为他著名的“海防十策”,堪与南宋辛弃疾上书抗金的《美芹十论》相媲美。朝廷也是褒扬有加,批转各地实行。在朝野上下又一次引起关注和反响,也成为他去台湾抗法、办防、开发和建设台湾的总方针。   此外,刘铭传在家乡还有不少文化举措⑻。重要者如:   1、倡修“肥西书院”,亲撰楹联曰:   讲武昔连营,五百里,星聚群贤,洗甲天河,共仰肥西人物;   论文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